當前,我國干燥設備行業已經開始進入較成熟的發展階段,價格低廉的同時又能夠較好的滿足下游企業的實際需要。雖然干燥設備仍有科技含量不高的問題,但從總體來說,生產干燥設備的企業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
機遇挑戰并存
我國加入WTO這么多年來的事實證明,國內干燥設備行業發展正如專家預期所料,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就國內市場而言,由于我國干燥設備行業已經開始進入較成熟的發展階段,已能夠比較好地滿足各個領域用戶的實際需要,而在價格上只有國外相同產品的1/3,這使我國干燥設備在市場競爭中比進口設備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由于干燥設備體積較大,大多數還涉及現場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等工作,因此對國內用戶而言,選用國產設備較選用進口設備更方便。
就市場而言,我國加入WTO后,更有利于干燥設備擴大出口。目前,我國干燥設備主要出口產品是真空干燥設備,振動干燥設備,中小型糧食、食品及農林土特產品干燥設備,年出口量超過百臺,出口的主要地區是東南亞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并已經打開歐美市場的大門。
目前,我國干燥設備出口產品占國產干燥設備的總量尚不到5%,專家預計“十二五”期間出口產品在國產干燥設備總量中所占比例將達到10%以上。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國內大型干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被打破,生產廠家由原來的幾家發展到幾十個廠家,且產品技術水平發展很快,與國外的產品相比,差距越來越小,我國重型干燥設備行業的發展進步,受到世界同業的高度重視。
在競爭中,我國干燥設備生產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丹麥、瑞士、英國、德國、美國以及日本等。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國干燥設備的優勢是價格低廉,不足之處主要在于產品的自動化控制程度、外觀質量、成套性和功能組合性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合作謀求發展
我國干燥設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企業數量和生產規模,目前我國干燥設備企業廠家有數百家,絕大多數屬于中小型廠家企業,其競爭力激烈可見一斑,導致我國干燥設備始終無法做大做強。我國干燥設備行業沒有凝聚力,各個廠家各自為戰,不謀求合作發展,使得我國干燥設備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為了使我國干燥設備未來能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我國大大小小的干燥設備企業應該聯手起來,合作謀求發展,大家共同研發生產新型的干燥設備,互惠互利,共同見證實現我國干燥設備的做大做強。
干燥設備的的市場形勢與市場需求分不開的,市場需求主導著烘干機行業的發展。我國的干燥設備技術與國外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雖說近來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只是低端市場,干燥設備的市場是我國的空白。國內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很多企業面臨的減產裁員等嚴峻的形勢。
目前,國內干燥設備行業一直存在著品牌繁雜,技術匱乏,生產力低下等,這嚴重制約著我國干燥行業的發展,阻礙著我國向市場的前進。我們應該引進國外的*技術,研發新產品,全自動化干燥設備將成為主流,大量的使用電腦和機電一體化操控設備,提高產量,節約了人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未來走良性發展道路
專家表示,我國干燥設備行業走上良性發展道路,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快建立標準體系。企業應該對自己產品的質量標準有很高的要求,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發展。從化工角度制定干燥設備標準的工作還沒有大面積展開,很多干燥設備企業還沒有高度重視標準。另外,標準會規范企業內部的管理,標準中有定量的指標約束。干燥設備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次,設備本身結構的升級相對來講是比較次要的,企業要強化這樣的意識——在設計制造干燥設備時,首要認識和解決的問題是設備與工藝的結合,要根據物料的性質來確定設備結構。干燥設備行業內的企業都是能夠把設備與工藝很好地結合的企業,都是對下游用戶的物料有深刻了解的企業。在很多設備使用失敗的例子中,大家都認為是設備的問題,其實是設備與物料不相匹配的問題。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對下游用戶物料的了解和認識,以此來設計生產設備。
再次,企業數量不一定很多,但企業要有一定的規模和技術水平。我國發展干燥技術的時間不是很長,企業過去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和大的行業洗牌,日子都算能過得去,還能支撐下去。我國干燥行業的規律是,入門門檻比較低,普通工人就可以辦一個企業,這也是企業數量比較多的原因。
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干燥設備技術一定能夠在今后的發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