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洗、消毒。清洗是去掉原料附著的雜質、泥土、污物、降低菌數的有效手段。技術關鍵是:清洗用水的衛生性,消毒劑的正確使用和科學的清洗方法。
清洗用水應符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清洗水中加入適當的清洗劑如偏硅酸鈉,如病菌已侵入表皮,則應以加壓水或鼓氣浮洗法增加水的沖擊力,水中加人0.05%--0.1%的鹽酸有助于消除農殘,加入氯劑如NaClO以防止微生物增殖,但過量會破壞產品風味且清除殘留困難。為此應采用流動式氯水消毒,產品的游離態余氯應在<.2mg/L范圍內,并以此來控制消毒液中NaClO濃度。目前尚有以O3、H2O2、穩定性ClO2等作為消毒劑。凈菜加工廠應配置水處理系統,以處理后的凈水噴淋消毒后的產品。
原料在水中浸泡時間應控制在2h內以防止軟化,組織結構變化,酶的活化或色素流失。
(二)修整切分。修整在于去掉蔬菜的非食用部分,使可食部分達到90%以上。有的凈菜還需切分成慣常的烹調形式,即為鮮切蔬菜(Fresh-cut veg-etable)。刀具造成的傷口或創面破壞了組織內原有的有序空間分隔或定位,O2大量滲入,物質的氧化消耗加劇,呼吸作用異常活躍,C2H4加速合成與釋放,致使蔬菜的品質和抗逆力劣變,外觀可以見到流液、變色、萎蔫或表面木栓化。組織的破壞同時為微生物提供了直接侵入的機會,污染也會迅速發展。這一點正是與傳統的果蔬貯藏保鮮的zui大區別,也使凈菜保鮮在技術上難度更大。積極的應對措施是:
1.建立合乎衛生標準的車間,強化衛生管理,配備紫外燈等滅菌手段。
2.原料應預冷至10℃以下,操作溫度同此。
3.采用薄形,刀刃鋒利的食用級不銹鋼刀具。
4.盡量減少切割次數。
5.無菌水清洗瀝干,立即進行保鮮處理。
(三)保鮮、脫水。目前關于凈菜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積累還很欠缺,主要的技術手段是下述的三個方面:
1.低溫?;跍囟葘λ袩峄瘜W反應影響的共同規律,對凈菜實施冷鏈生產和流通無疑更為必要。
2.抗氧化劑。具有消耗氧或鈍化氧化酶的作用,用以減輕或預防酶褐變或其它的品質劣變。檸檬酸,安全無毒,1%溶液pH為2.31,是食用酸中螯合能力,具有抗氧化或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一般使用量0.1--0.5%;VitC及鈉圤,安全無毒,能消耗氧,還原高價金屬離子,可防止物料因氧化而引起褪色,變色和風味劣變。一般使用量0.1--0.3%;異VItC及鈉圤,化學性質同VItC,抗氧化作用較強。一般使用量是0.01%--0.1%;食鹽,安全無毒,可降低氧在水中溶解度,抑制酶活性,有護色、抑菌作用,一般使用量1%--3%。上述物質適當組合后保鮮效果更好,檸檬酸就是VItC和食鹽的良好增效劑。研究發現一些氨基酸、糖醇類、萜類、植酸、低聚殼多糖等也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凈菜處理時,保鮮劑種類,溶液濃度和pH,浸泡時間是影響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保鮮處理不應影響產品風味。
保鮮處理后,應及時脫水,可采用冷風機吹拂或離心脫水,前者需控制好冷風溫度和吹拂時間,后者在一定的轉速下應控制好離心時間。
3.薄膜包裝(見后)
?、贉缇Ir菜的滅菌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比較適合的方法是紫外線或γ-射線滅菌,由于后者需要特殊設施。所以工廠多選用紫外線滅菌。影響滅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紫外線強度,物料與光源的距離,物料接受照射的面積、照射的時間等。
?、诎b。包裝的功能在于: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和產品失水;產生氣調效果;方便產品的貯運和銷售。采用薄膜包裝凈菜,應選擇高氣體滲透性的薄膜,并結合低溫造成一適合凈菜保存的微環境,這就是凈菜的M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保鮮。膜的以下性能至關重要:透氣性,使過高的二氧化碳透出,需要的氧氣透入,使組織產生的C2H4透出;選擇透性,對二氧化碳的滲透能力大于對氧氣;透濕性,不能過高,依凈菜自身的特點而異;其它,有一定強度,耐低溫,熱封性、透明度好。
這類材料主要是PE,PP,EVA,丁基橡膠等。
蔬菜的呼吸率可實測。掌握了某種蔬菜的呼吸率就可按此選擇所需要的薄膜種類。如果某種膜的氣體滲透比(CO2/O2)正好與該種蔬菜的呼吸率相等,則蔬菜產生的CO2通過膜逐漸滲出,O2又通過膜逐漸滲進補充,氣體濃度維持相對穩定,使產品處于*氣調環境中。但蔬菜種類品種太多,影響呼吸強度的內外因素又十分復雜,實踐上只能選擇滲透比與蔬菜呼吸率盡可能接近的膜,獲得較好的MAP效果。
用選定薄膜加工成適合的包裝袋,放入定量產品,經氣體置換,密封即成。
?、劾洳嘏渌?。凈菜成品應立即置于冷藏庫中降溫保存。耐寒性蔬菜維持2--4℃,喜溫性蔬菜4--10℃。加大進庫產品與冷氣流的接觸面積,使產品中心盡快降到規定低溫。各種凈菜保鮮期大約在3--30d。通過信息暢通的配送銷售網絡進行凈菜的合理生產和快捷配送,運輸銷售采用冷藏車或冷藏貨柜,其貯運銷溫度也應控制在2--10℃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