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jx導讀:事實上現在的食品生產是離不開添加劑的,否則我們的食品無法保鮮、防腐和批量生產。下面就讓我們來透視一下這些隱身在食品內部的魔術師們。
駐“顏”術
代表:
防腐劑 專家解析:食品怎樣青春永駐,保持住自己充滿活力的容顏,防腐劑的作用功不可沒。防腐劑是指能防止主要由微生物所引起的*變質以延長食品保存期的食品添加劑。
zui常見的是山梨酸和苯甲酸及其鹽類,還有一些天然生物防腐劑如乳酸鏈球菌素、*等,也有良好的防腐效果。相對來說,防腐劑對人體的危害較小。*使用超量會有異味,過量攝入會出現抽筋等中毒現象,還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常見食品:
飲料、果泥、果醬、肉、魚、蛋、禽類等。
色“誘”術
代表:
著色劑、護色劑
專家解析:顧名思義,著色劑就是給食品穿上一套色彩斑斕的外衣,使之更加美麗動人,從而激發人們的食欲。
常使用的有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焦糖色素等人工合成色素,還有像*鹽等一些天然食用色素,但它們的色素含量及穩定性一般不如人工合成的色素。
護色劑又稱發色劑,允許使用的主要是*和硝酸鈉。但是亞硝酸鹽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與胺類物質生成強致癌物,因此在加工肉制品時應嚴格控制其使用量。
常見食品:碳酸飲料、果汁飲料、配制酒、糖果、冰淇淋、果凍、巧克力、速溶咖啡等。
舌“媚”術
代表:甜味劑、香料、酸度調節劑
專家解析:很多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損失原有的美味和口感,為了彌補這方面缺憾,甜味劑、香料和酸度調節劑應運而生。
甜味劑就是賦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劑,常用的有糖精、甜蜜素、麥芽糖醇、山梨糖醇、*、果葡萄糖、低聚糖、阿巴斯甜、甜葉菊糖、安賽蜜等。
香料:糖果與巧克力中一般有香精油、香精、粉體香料浸膏幾種類型。每一種類型又有無數品種,如在糖果與巧克力中,按香型可分為果香型、果仁香型、乳香型、花香型、酒香型等不同品種。
酸度調節劑具有增進食品質量的功能,更普遍用于各類食品中。相當一部分糖果與巧克力制品采用酸味劑來調節和改善香味效果,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常用的有檸檬酸、酒石酸、乳酸、蘋果酸。
常見食品:飲料、醬菜、糕點、餅干、面包、雪糕、蜜餞、糖果、調味料、肉類罐頭等幾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都會加用不同種類的甜味劑。
變“身”術
代表:乳化劑、增稠劑、膨松劑
專家解析:乳化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其分子通常具有親水基和親油基,易在水和油界面形成吸附層,從而改變乳化體中各物相互之間的表面活性,使之形成均勻的乳化體或分散體,故能改進食品的組織機構、口感、外觀等。
增稠劑是一類親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穩定、乳化或懸濁狀態作用,能形成凝膠或提高食品粘度。常用的有果膠、瓜爾豆膠、卡拉膠、單甘酯磷酸鹽,常見食品如酸奶等。
膨松劑是以糧食粉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在加工時因產生氣體而使組織成為均勻致密的多孔結構狀態,使食品疏松、松脆的一類食品添加劑。
常用的膨松劑有明礬、酒石酸氫鉀、*、葡萄糖酸內酯、碳酸鈣、*、碳酸氫銨等。膨松劑總體來說較安全,麻煩主要來自明礬中的鋁。
鋁過多會導致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并促進早老性癡呆癥的發生。與其他更*的配方相比,含鋁膨松劑價格便宜,所以使用面廣。據調查,70%以上的油條、油餅、薄脆等酥脆面食鋁殘留量超標,有的甚至超標十幾倍。一個人每天吃50克膨化食品,加上一根油條,再加上少量餅干或面點,就會吃進100毫克以上的鋁,危害不可忽視。
常見食品:蛋糕、冰淇淋、人造奶油、巧克力、糖果、口香糖、植物蛋白飲料、餅干、面點、饅頭、油條、膨化食品等。
美“白”術
代表:漂白劑
專家解析:由亞硫酸鹽制成的這類物質除具有漂白作用外,還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于亞硫酸的強還原性,能消耗果蔬組織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的氧化破壞。
亞硫酸鹽在人體內可被代謝成為硫酸鹽,通過解毒過程從尿中排出。亞硫酸鹽這類化合物不適用于動物性食品,以免產生不愉快的氣味。
亞硫酸鹽對*1有破壞作用,故B1含量較多的食品如肉類、谷物、乳制品及堅果類食品也不適合。
常見食品:牛乳、袋裝豆腐、蜜餞、干果、干菜、粉絲、食糖。
多知道點兒
了解了這么多,是不是對食品添加劑有點“恐懼”了呢?實際上大可不必,當然,我們一次應該別吃多種加工食品,多選擇一些天然食物,但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到,沒有添加劑,貨架上的餅干、方便面肯定沒有了,如果不允許添加食用色素,糖果肯定也不是現在的顏色。
而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要經過動物試驗,并打上安全系數標識,以確定其作為人類食品中的使用量。
因此,我們可以比較放心地使用,現在更危險的是“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三大主要問題。
另外,食品添加劑的標準過于老化,近二三十年沒有進行修訂也是一個問題。
希望通過這次揭秘食品添加劑魔力之旅,我們都能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在實際生活中認清食品商標中添加劑的成分,不再被這些貌似“美味”的食品“欺詐”我們的視覺和味蕾,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