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交流 技術方案 采購指南 話題討論 維修保養 資料下載 企業案例 會員報道
不銹鋼反應釜的結構及原理梁山二手設備市場
一、不銹鋼反應釜的典型結構
不銹鋼反應釜由以下核心組件構成,各部件協同實現混合、反應、傳熱及安全控制:
1. 釜體
材質:304/316L不銹鋼(耐腐蝕),內壁鏡面拋光(Ra≤0.4μm,符合GMP標準)。
設計:圓柱形主體+橢圓形/碟形封頭,承受壓力(常壓至10MPa)。
夾套:外夾套通入導熱油、蒸汽或冷卻水,用于間接傳熱。
2. 傳熱系統
夾套傳熱:通過夾套內熱媒循環實現整體加熱/冷卻(效率中等,適合均勻溫控)。
內置盤管(可選):直接浸入物料,強化局部傳熱(適合快速升降溫或高粘度物料)。
電加熱:電阻絲/電磁感應加熱(控溫精準,適合小型反應釜)。
3. 攪拌系統
攪拌軸:316L不銹鋼材質,連接電機與攪拌槳。
攪拌槳類型:
槳式:低剪切,適合混合(轉速30-80rpm)。
錨式:貼近釜壁,防物料粘附(高粘度物料)。
渦輪式:高剪切,用于分散/乳化(轉速100-300rpm)。
驅動電機:防爆型(Ex d IIB T4),變頻調速。
4. 密封裝置
機械密封:雙端面機械密封(耐高壓,泄漏率<1×10?? Pa·m³/s)。
填料密封(低壓場景):成本低,需定期維護。
5. 接口與儀表
進/出料口:DN50~DN200法蘭接口,配快裝卡箍(CIP清洗兼容)。
測溫/測壓:Pt100溫度傳感器、壓力變送器(4-20mA輸出)。
安全裝置:安全閥、爆破片、壓力表(冗余設計)。
6. 支撐結構
耳式支座:固定于地面,承受靜載荷。
框架式支座:帶減震彈簧,用于大型高壓反應釜。
二、不銹鋼反應釜的工作原理
1. 混合與傳質
機械攪拌:攪拌槳旋轉產生徑向/軸向流,打破濃度梯度,加速反應物接觸。
層流與湍流:低粘度物料(水相)易形成湍流(Re>10?),高粘度物料(聚合物)多為層流(Re<100)。
2. 傳熱機制
夾套傳熱:熱媒(蒸汽/導熱油)通過夾套壁與釜內物料換熱,熱流密度約5~15kW/m²。
盤管強化傳熱:盤管直接接觸物料,熱流密度可達30~50kW/m²(適用于放熱劇烈的聚合反應)。
控溫邏輯:PID調節熱媒流量或電加熱功率,維持設定溫度(±1℃)。
3. 反應控制
壓力管理:
常壓反應:通過呼吸閥平衡內外壓力。
高壓反應:氮氣加壓(0.5~10MPa),泄壓閥防止超壓。
真空操作:真空泵抽至-0.095MPa,用于溶劑回收或減壓蒸餾。
4. 安全保護
聯鎖控制:超溫/超壓時自動切斷熱源并啟動冷卻。
防爆設計:Ex認證電機+靜電接地,防止可燃氣體引燃。
三、不同行業的結構差異
行業結構特性典型配置
制藥316L材質,CIP/SIP功能,無菌呼吸器磁力攪拌(零泄漏),在線PH監測
化工加厚釜體(6~12mm),哈氏合金盤管防爆電機,氮氣吹掃系統
食品食品級拋光,快開式人孔夾套冷水急冷,防粘涂層
新能源防靜電設計,耐HF腐蝕(鋰電池電解液)雙層盤管(加熱/冷卻獨立控制)
四、關鍵設計參數
容積:有效容積通常為總容積的70%~80%(防溢流)。
長徑比:1:1~1:1.5(高長徑比利于傳熱,低長徑比適合高粘度混合)。
攪拌雷諾數(Re):決定流動狀態,Re=ρND²/μ(ρ密度,N轉速,D槳徑,μ粘度)。
傳熱系數(U):夾套U值約200~500 W/(m²·K),盤管可達800~1200 W/(m²·K)。
五、常見故障與維護
密封泄漏:更換機械密封動環/靜環,檢查軸套磨損。
攪拌振動:重新校準動平衡,檢查軸承潤滑。
傳熱效率下降:清理夾套水垢或盤管結焦(化學清洗+機械刷洗)。
內壁腐蝕:定期內窺鏡檢查,局部補焊或襯氟修復。
六、總結
不銹鋼反應釜通過精密結構設計與傳熱/傳質優化實現高效反應控制,其性能取決于:
材質耐腐蝕性(匹配介質特性);
攪拌與傳熱效率(決定反應速率);
安全冗余設計(保障連續生產)。
選型建議:根據物料PH值、粘度、反應放熱量等參數,選擇適配的攪拌形式、傳熱方式及壓力等級。如需具體型號方案或結構圖紙參考,請提供工藝細節(如反應溫度/壓力、腐蝕性要求等)。
下一篇:不銹鋼臺秤的詳細特性介紹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hnbcxny.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