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中藥壓片*行制粒的優勢
閱讀:509 發布時間:2022-8-19
中藥片劑的加工是可以使用單沖壓片機進行制作的,但由于食品加工廠沒有藥品,所以所選擇的原料只能是同一產地的藥品、普通食品和新資源食品。顆粒壓制法是中藥片劑生產中應用泛的方法,濕法是應用泛的方法。 

中藥粉末制成粉末后,由于各自纖維的粗細不同,粉末混合在一起后不能*匹配,而粉末狀原料由于自身表面積較大,導致空隙較大,空隙中的空氣含量容易相對較多。"如果直接用粉狀原料壓片,片劑容易出現松裂現象。 這是由于直接壓制粉末時,沖頭加壓時粉末中的空氣不易擠出到片劑中,壓力回撤時片劑中的空氣膨脹,所以很容易使片劑松動。因此,絕大多數中藥片劑應先制粒,再壓片,這一般由原料的物理性質決定。 制造顆粒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流動性和壓縮性,以減少片劑的松裂。
但流動性一般用靜止角表示,粉末的靜止角一般在65度左右,顆粒的靜止角一般在45度左右。靜止角越小,流動性越強,反之,流動性越弱。因此,顆粒的流動性好于粉末的流動性。
可壓縮性是指壓片材料的成型性能。如果將片劑的硬度表示為可壓縮性,那么片劑的硬度越高,可壓縮性越好,壓片的壓力越小,壓片的壓縮性就越好。簡單地說,相同狀態下不同的原料(如粉末、顆粒)壓片的硬度越高,壓片的壓縮性越好,反之,壓片的壓縮性越差。
由此可見,無論是流動性還是壓縮性,與粉末直接壓制相比,制粒后壓片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