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肉類機械制造業產品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采用專業的屠宰設備,肉類機械的需求額會越來越大。那么安成給大家介紹一下機械化屠宰的加工流程:
1、廠址
屠宰設備廠的建設宜選擇離城市較遠,交通方便的地方。要防止屠宰后的廢棄物污染環境,從長遠考慮要有排污或廢棄物處理的附屬設施。屠宰廠的建設要按規定的標準設計和施工,必須符合國家商品檢驗局的衛生管理條例和獸疫防治組織對畜產品和生鮮食品的防疫衛生要求與規范,并經登記、注冊認可,否則難于生產或生產不出的商品,無法進入國內外市場。
2、屠宰程序
由各肥育場運來的肉牛,先拴在待宰棚內,只供飲水不喂飼料,使牛恢復正常,消除長途運輸的應激狀態。停食24小時后進入噴淋間,沖刷牛體,上宰牛臺,通常按伊斯蘭教規定的程序進行,用刀刺入后腦部將牛放倒,吊掛上傳送帶,放血,去頭、蹄,剝皮,開膛,摘除內臟,鋸開成二分體,稱重,沖洗,進入預冷車間。
屠宰加工人員需經過嚴格培訓,每天進入崗位之前洗澡更衣,著裝應經過清洗消毒。車間呈封閉狀態,刀具、工作臺均經過消毒,每天屠宰完及時沖洗干凈,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3、分割
屠宰設備將胴體鋸成二分體,即沿脊背中線分開,以后為了銷售和出口的方便,從腰椎處橫切開,稱為四分體。分割牛肉是肉牛業產業化以后出現的,因為胴體各部位肉塊質地存在一定差別,為實現優價,提高牛肉附加值,養牛業*的國家對牛的胴體按肌肉構成分切成小塊。如牛的后軀臀部的肉比較豐厚,筋腱較少,分割出的肉塊稱為切塊,以后在牛肉貿易中逐漸流行,切塊比統貨在銷售中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各國分割肉的方法不盡相同,例如,加拿大將胴體先分割成6個部位,然后分切成不同等級的肉塊共36塊。日本的大分割肉為5個部位,再分切成20抉,前頸肉(即俗稱血脖肉)不作鮮肉塊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