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信息 |
當前位置:昆明農禾機械設備制造經營部>> JHG新式烤煙房
密集型烤房的演變與發展
目前,煙葉已全面采摘烘烤,大多數密集型烤房已投入使用,正發揮其*的功能和作用,但也有些地方在使用密集型烤房過程中還存在著不足之處:
首先,裝煙過程中技術指導不到位。導致梳針沒插好、插牢,梳針固定煙葉位置低,導致煙葉在煙筐中倒伏,煙筐中裝煙數量太多,密度太大,烤不透、烤不干,裝筐、裝房沒有做到相對均勻,致使部分煙葉不能干筋。
其次,風機、發電機等設備故障率高,維修服務不及時。
還有,部分烤房建造時沒達到標準要求,有的密封不嚴實,有的分風坡度不夠,有的尺寸不標準,裝煙后門邊,墻邊還有較大空隙。
燒火方法不當,有的爐膛內有空洞,有的加煤量少、煤質差,有的加煤方法不當,爐膛閉塞,升溫不上。有的灰膛口沒密封,造成溫度不能自控。
煙筐高度不夠,超出煙筐高度太多的煙葉,有烤不干的情況發生。
烤房墻體、地面濕度大,前期煙葉含水量大,升溫排濕難度大。
我國煙區推廣使用的烤房主要是可烘烤3-4畝的普通烤房。2004年約為381萬座,絕大部分規格為8尺x8尺,4-5層,120-150竿,按烘烤3畝計算,可烤1100萬畝左右煙葉,按4畝計算可烤1500萬畝左右煙葉。另有1.4萬余座密集烤房,烘烤能力大約為30萬畝左右。而目前每年實際種植面積1600萬畝,烤房容量仍有缺口。
在現有普通烤房中仍有約20%的烤房還沒有完成標準化改造。同時,在已完成標準化改造的80%的烤房中仍有相當一部分烤房標準化程度還不高,例如烤房面積偏小;棚數不夠、裝煙量只有100-120竿,以及在燒火、通風、溫濕度控制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在密集烤房方面,同樣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規格多樣、標準不一。在目前推廣的1.4萬余座密集烤房中55%是可烤20畝左右的,35%是可烤25-30畝的,10%是可烤10-15畝的。在建筑材料、火爐、換熱器、風機、電機、自控設備等方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建造技術規程和烘烤技術規程急需標準化和規范化。
耕地少、規模小是我國農村和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征。煙葉更是主要分布在我國貧困山區,缺水少地是制約當地農業和煙葉發展的主要因素。每家每戶種上幾畝煙葉,保障一定的經濟收入是傳統的習慣。從今后一段時期看,千家萬戶小規模種植仍是中國煙葉種植的主要方式。據統計分析,我國90%以上約340萬戶的煙農種煙面積都在10畝以下,而且更多煙區每戶平均種植面積在5畝左右,特別是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戶均面積都還在4畝左右。所以,生產中一部分地區仍然要堅持以普通標準化烤房運用為主,烤房建設重點要提高烤房標準化程度和集中度,推廣以專業化烘烤、社會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集約化烘烤方式。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勞動力向城鎮逐步轉移以及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煙葉生產必將由傳統分散種植方式向規模化種植方式轉變。近幾年,各產區在提高煙葉種植規模化水平上取得了明顯成效。種植規模10畝以上的種煙農戶數量逐年增加,2005年已由2004年的21萬戶增加到了29萬戶,占到全國種煙總戶8%,同比上升了2個百分點,合計約定種煙面積415萬畝,占到全國種煙總面積的25%。同時多種互助、合作組織形式不斷涌現,為密集烤房推廣運用創造了條件。因此,適度規模下的密集烤房代表了我國今后烘烤設備的發展方向,各地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推廣應用前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領、因地制宜,加快密集烤房建設推廣的步伐。
以下是常見的烘烤煙葉時設備故障的發生和處理情況:
設備故障 | 原因 | 解決辦法 |
裝煙室內有污濁空氣 | 爐壁漏氣、散熱器漏氣、煙囪接口漏氣、煙囪漏氣 | 進行檢漏、供應商或自行補漏 |
風、電機停止運轉 | 電源缺相、無電源、電機燒壞、短路、控制器短路 | 檢查電源電路、檢查電機、請廠家維修保養 |
風機開機后運轉有特別聲音 | 電壓不穩定、風機安裝不水平、風機葉扇、軸有異物纏繞 | 檢查電源電壓、檢查風機的安裝水平、風機葉扇、軸檢查 |
自控設備顯視器亂碼 | 死機、電源不穩定、設備短路、主機失靈 | 重起設備、檢查電源、請廠家維修保養 |
自控設備執行機構冷風洞進口發生異常 | 信號線短路、執行電機壞死、傳動軸卡位、主機失靈 | 檢查信號線、檢查傳動軸有無異物卡位、請廠家維修保養 |
自控設備執行機構燃燒爐內加氧控制發生異常 | 信號線短路、電扇電機燒毀、電扇卡位、主機失靈 | 檢查電源電路、檢查電扇、檢查電扇有無異物卡位、請廠家維修保養 |
濕球溫度檢測后反饋濕度不正常 | 信號線短路、濕球水壺無水、濕球水壺棉紗不潔 | 檢查信號線、檢查水壺及棉紗 |
干球溫度檢測后反饋溫度不正常 | 信號線短路 | 檢查信號線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