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結束后,多項金融扶持精準投向基礎建設和能源建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各部門針對制造業密集出臺新政,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批基礎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為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帶來諸多利好。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近期通用機械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工程建設、項目開工等政策與市場信息,看看通用機械行業將享受哪些政策紅利,看通用機械行業有哪些市場機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兑庖姟分赋?,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要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貢獻。
七部門發布《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2023—2024年力爭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達到3%以上,到2024年達到8.1萬億元,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集群和10個左右千億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等目標。
方案明確從供需兩側提出4方面16個重點任務。在持續擴大有效需求方面,深挖國內市場潛能,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搭建高水平供需對接平臺。在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方面,加快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攻關,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探索智能制造先行區建設。在提升高質量供給能力方面,穩定暢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推進裝備數字化發展,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進重點區域協調發展。在分業精準施策方面,補鏈升鏈推動基礎裝備提質增效,固鏈強鏈鞏固優勢產業發展勢頭,建鏈延鏈持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十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將布局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的綠色低碳工程。《方案》將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按照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分為三大類。
七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發改環資〔2023〕1193號)。
《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年用水總量控制在64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16%。到2030年,節水制度體系、市場調節機制和技術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用水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六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
近日,國家標準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這是國家層面首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指南》系統構建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涵蓋基礎與安全、氫制備、氫儲存和輸運、氫加注、氫能應用五個子體系,按照技術、設備、系統、安全、檢測等進一步分解,形成了20個二級子體系、69個三級子體系。
五部門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
6月30日,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提升整機裝備可靠性水平,壯大可靠性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產品可靠性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制造業企業。
《實施意見》提出“兩步走”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按照夯基礎、優服務、促提升的思路,通過開展技術攻關、建立標準體系、完善公共服務等舉措,力爭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實施可靠性提升,為實現第二階段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五部門印發《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
9月26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應急管理部近日聯合印發《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計劃指出,力爭到2025年,安全應急裝備產業規模、產品質量、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對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聚焦重點應用場景,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廣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顯著應用成效的安全應急裝備,形成10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重點骨干企業,涌現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50家左右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含創建單位),打造競爭力強的安全應急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部門印發《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的指導意見》
為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根據《招標投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的指導意見》,從規范招標要求、明確評標原則、加強監督檢查等三個方面提出10條意見。
四部門聯合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
8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主要聚焦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標準化工作,形成“8+9”的新產業標準化重點領域,并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標。
《實施方案》明確,新產業是指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發展前景廣闊等特征,關系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局。
兩部門印發《知識產權助力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聯合印發《知識產權助力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缎袆臃桨浮分赋觯?027年,知識產權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更加顯著,知識產權強鏈護鏈能力進一步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點產業高價值專利創造能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每億元營業收入高價值專利數接近4件,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明顯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機制更加健全,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顯著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穩步提高,保護規則更加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不斷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顯著增強。
工信部發布《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圍繞制造業典型產品的關鍵技術、物料清單、重點生產企業等技術供給線,以及研發設計工具、生產制造裝備、標準、質量、管理服務、關鍵軟件等技術支撐線,構建系統化、標準化的技術體系,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打造體系化競爭新優勢,實現高水平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五部門聯合開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
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遴選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以揭榜掛帥方式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在各行業、各領域選樹一批排頭兵企業,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開展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9月25日發布通知,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通知表示,推薦的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應滿足“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提效與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具備能效水平先進、技術成熟可靠、經濟效益好、推廣潛力大等特點,特別是推薦一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能夠實現全流程系統節能降碳的革新性、前瞻性重大關鍵核心技術。
七部門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近日發布關于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出,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年均工業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業(不含油氣開采)主營業務收入達15萬億元,乙烯產量超過5000萬噸,化肥產量(折純量)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
七部門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促進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加快高質量發展。
方案提出,2023年,鋼鐵行業供需保持動態平衡,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行業研發投入力爭達1.5%,工業增加值增長3.5%左右;2024年,行業發展環境、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工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
三部門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近日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部署推動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行動方案明確了以下6方面重點任務: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等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監測監管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
國務院核準6臺新核電機組
7月31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福建寧德核電項目5、6號機組、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項目1、2號機組、徐大堡核電項目1、2號機組等6臺機組獲得國家核準。會議要求,要在嚴格監管、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
據了解,寧德核電站5、6號機組采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設備國產化比例將超過90%。而同期獲批的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項目1、2號機組也將采用中廣核“華龍一號”技術,同時中廣核也將全面參與項目建設,可以視為中廣核“華龍一號”市場化的開端。
全球首個!“玲龍之心”就位
8月10日,現場一聲令下,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中核海南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龍一號反應堆核心模塊被高高吊起,向著核島方向移動。
吊裝成功!壓力容器、
蒸發器等關鍵設備一步到位,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安裝工作步入高峰期。
又一臺華龍一號在“巴鐵”破土動工
當地時間7月14日,巴基斯坦舉辦恰?,敽穗娬?號機組(C-5)破土動工儀式 。這是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出口巴基斯坦的第3臺機組,也是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第7臺核電機組,是中巴兩國核能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
C-5采用中核集團設計的華龍一號技術,這是我國核電重大創新成果,是核電“走出去”的主力機型。華龍一號全球首批4 臺機組已經全部按期建成投運,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批量化在建4臺機組也進展順利,打破了國際上首堆必拖期的“魔咒”,為世界提供了發展三代核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船體建造完工
8月17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體建造,標志著我國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氣裝備研發制造技術能力實現新突破。
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是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油氣加工廠”,具有抗風浪能力強、適應水深范圍廣、儲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轉移、重復使用等優點,已成為全球海洋油氣開發的主流生產裝置。由于生產工藝復雜,設備設施集成程度高,建造難度大,被視為海洋工程領域“皇冠上的明珠”。
我國綠氫規?;I應用實現“零突破”
8月30日,我國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綠氫規?;I應用實現零的突破。
該項目是國內首次規模化利用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的項目,利用新疆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發電直接制綠氫,電解水制氫能力2萬噸/年、儲氫能力21萬標立方、輸氫能力2.8萬標立方每小時。今年6月30日,項目已成功貫通綠氫生產、輸送、利用全流程,部分制氫車間順利投產產氫。
我國最長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投運
7月11日,全長109公里——我國首條百萬噸輸送規模、百公里輸送距離、百公斤輸送壓力的高壓常溫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工程——“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正式投運,對推動我國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規?;l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是我國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項目覆蓋石油地質儲量2500余萬噸,部署70余口注入井,預計15年累計注入1000余萬噸,增油近300萬噸,采收率提高12%以上。
國內最大海底管道終端在海南完成安裝
8月29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國內最大海底管道終端在海南陵水海域成功安裝,標志著我國深水工程技術取得新突破,對提升海洋裝備制造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本次安裝的海底管道終端為“深海一號”二期關鍵控制性工程——20英寸長輸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連接管線和其他海底生產設施,采用不銹鋼內襯復合材質,管徑達508毫米,壁厚37.9毫米,重量達79噸,管徑、壁厚和重量均創造國內海底管道終端新紀錄。
我國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項目全面投產
8月16日,我國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項目——潘河薄煤層氣開發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取得新突破,為薄煤層氣的高效開發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對推動我國煤層氣高效開發利用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潘河薄煤層氣開發項目位于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累計建井212口,單井最高日產達11000立方米,平均日產量超2500立方米。自2020年底試采至今,潘河區塊薄煤層氣累計產量達到1.8億立方米,日產量占比已攀升至該區塊總產量的1/2,成功實現了由儲量向產量的高效轉化。
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I期項目海上平臺在工廠建造完工
8月9日,隨著3座井口平臺通過驗收,中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發項目的海上開采平臺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建造完工,為年內順利投產提供了關鍵裝備保障。
渤中19-6凝析氣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是中國東部第一個大型、整裝、高產、特高含凝析油的千億級立方米凝析氣田。
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正式投產
9月21日,世界最大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紫荊精神號”于香港投運,標志著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正式投產。這是香港首個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是世界最大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2020年初,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開工建設,總投資約80億港元,主要設施包括一座雙泊位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碼頭、一艘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兩座位于發電廠的天然氣接收站和兩條海底管道。
我國最大液化天然氣儲罐在山東青島全面建成完工
中國石化8月23日宣布,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青島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27萬立方米儲罐于22日全面建成完工。該儲罐是目前國內容積最大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投用后將大幅提升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
據介紹,這座儲罐于2021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該儲罐直徑達100.6米,高55米,相當于1個足球場的面積、20層樓的高度,不僅是目前國內容積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也是建設速度最快的。
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項目3號機組常規島主行車順利吊裝就位
9月22日20時36分,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常規島320t主行車小車吊裝就位,至此3號機組常規島主行車吊裝完美收官,本次吊裝任務使用600t級履帶吊,總共分8鉤次吊裝。此次主行車就位為3號機組常規島設備安裝拉開了序幕,同時也為常規島廠房屋架封閉和設備引入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俄東線黑龍江嫩江支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開工
9 月 20日上午舉辦中俄東線嫩江支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開工儀式。中俄東線嫩江支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位于黑龍江省境內,途經縣市級行政區3個,依次為齊齊哈爾市的富??h和訥河市、黑河市的嫩江市。管道起自齊齊哈爾支線富裕分輸清管站圍墻外2米,終到嫩江末站,線路全長195公里,其中嫩江段56.2公里,設計輸量為8.63億方/年,設計壓力6.3兆帕。
川氣東送二線工程開建
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9月15日開建,這是我國實現天然氣管網“五縱五橫”新格局的關鍵一步,也是川渝地區千億立方米大氣田和百億立方米儲氣庫的戰略輸送通道。建成后,每年將為沿線地區輸送天然氣超200億立方米。
據介紹管道全長4269公里,途經四川、重慶、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八省市,與川氣東送一線、西氣東輸管道系統、蘇皖管道聯通,串接起西南氣區、沿海液化天然氣資源和中東部市場,在我國內陸腹地又構筑起一條東西走向的能源大動脈。
廣西液化天然氣(LNG)三期擴建項目配套碼頭工程開工
近日,隨著“海洋石油261”打樁船拉響樁錘,廣西液化天然氣(LNG)三期擴建項目配套碼頭工程水上試沉樁工作正式開工,標志著北海LNG三期項目配套碼頭工程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
廣西液化天然氣(LNG)三期擴建項目包含碼頭及接收站工程,其中接收站工程第一階段主要建設4座工作容積為22萬平方米的全容式混凝土儲罐及其他配套設施,預留冷能利用接口;碼頭主要為新建1個26.6萬平方米LNG船的LNG泊位(碼頭結構兼顧3~26.6萬平方米LNG船)及相應的配套設施。接收站于2022年開工建設,配套碼頭工程2023年正式開工,計劃2025年完工。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合成氣裝置破土動工
巴斯夫9月4日宣布,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合成氣裝置已破土動工,這套世界級合成氣裝置計劃于2025年投產。
相對于傳統合成氣裝置,巴斯夫將在這一合成氣裝置中采用獨特的工藝概念,將生產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合成氣和氫氣,供巴斯夫一體化基地下游生產裝置使用。
中國廣核陸豐6號機組開工建設 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
8月27日晚間,中國廣核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的陸豐6號機組已于8月26日進行核島首罐混凝土澆筑(FCD),即陸豐6號機組于該日開工建設,進入土建施工階段。
陸豐6號機組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單臺機組容量1200MW。中國廣核介紹,陸豐6號機組開工后,公司管理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為7臺(包含公司控股股東委托公司管理的4臺在建機組),總裝機容量8408MW。
新疆最大抽水蓄能電站開建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獲悉,新疆若羌抽水蓄能電站9月25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開工,標志著新疆最大、南疆首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式拉開建設序幕。新疆若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確定的“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項目,由新華若羌抽水蓄能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裝機容量210萬千瓦,設計年平均發電量26.25億千瓦時,為一等大(Ⅰ)型工程,項目建設期81個月,總投資約165億元。
二次再熱630℃國家電力示范項目落戶山東鄆城
8月31日,大唐鄆城630℃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國家電力示范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啟動。作為“十三五”期間國家唯一立項的百萬千瓦級煤電示范項目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
大唐鄆城國家電力示范項目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總投資93億元,將安裝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是我國“壓力最高、溫度最高、效率最高、煤耗最低”的單軸百萬千瓦火電機組。
全國規模最大煤電CCUS一體化項目獲批
近日,經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核準批復了克拉瑪依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2x66萬千瓦煤電+可再生能源+百萬噸級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一體化示范項目。
該示范項目位于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建設單位為新疆油田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建設規模為新建2x66萬千瓦超超臨界間接空冷燃煤機組,總投資57.48億元;200萬噸/年CCUS項目依托煤電項目建設,總投資14.64億元。
岳陽乙烯煉化一體化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獲批
9月16日,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向中石化湖南石化公司發出《關于核準中國石化岳陽地區10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的批復》,標志著該項目獲批建設。
批復明確,根據國家有關規劃布局,同意建設該項目,建設單位為湖南石化。其中,乙烯煉化一體化部分包括新建100萬噸/年乙烯、50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等14套化工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建設地點為岳陽綠色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煉油配套改造部分包括新建300萬噸/年加氫裂化聯合裝置、6萬噸/年硫黃回收裝置、100萬噸/年溶劑脫瀝青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將2號常減壓裝置改造至1000萬噸/年,并淘汰退出原長嶺煉化和原巴陵石化各一套350萬噸/年煉油裝置。
獨山子120萬噸每年二期乙烯項目成功落地
8月7日,獨山子石化公司召開塔里木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建設推進會,標志著該項目全面轉入建設階段。至此,獨山子石化開啟向乙烯年產能超300萬噸化工航母進軍步伐。
項目毗鄰乙烷裂解制乙烯國家示范工程塔里木60萬噸/年乙烯建設,將新建120萬噸/年乙烯、45萬噸/年全密度聚乙烯、30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等11套主要生產裝置,工藝裝置國產化率超過 97%。項目將配套建設綠色低碳示范工程,實現100%使用綠電,電氣化率、綜合能耗行業領先,裂解爐煙氣二氧化碳和污水近零排放。
國際能源署:清潔能源VS化石能源投資比擴大至1.7:1
近日,國際能源署《2023世界能源投資》報告發布。國際能源署首席能源經濟學家Tim Gould介紹,五年前,清潔能源與化石能源的投資比為1:1,如今這一比例已擴大至1.7:1。同時,太陽能領域的投資將會在2023年首次超過石油生產投資。
近年來,在經濟增長、化石燃料價格上漲、政策支持等多種因素推動下,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始終保持強勁增長。
歐盟新2030可再生能源目標通過
從近日,歐洲議會以470票對120票通過了一項指令修正案草案。該修正案提出,在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份額提高到42.5%。這比現行可再生能源指令規定的32%有顯著提高,但比此前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目標要低。不過,修正案草案仍將可再生能源占比45%作為參考目標
據悉,該修正案要求政府加快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審批速度,推廣地區在12個月內批準,其他地區在24個月內批準。此外,通過在交通運輸領域推廣使用生物燃料和氫氣,預計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14.5%。
歐盟撥款超36億歐元用于投資大型清潔技術項目
7月13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他們的“創新基金”,為41個大型清潔技術項目撥款超過36億歐元,這是一次對綠色科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
這些項目涵蓋了各種行業,包括水泥、鋼鐵、先進生物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風能和太陽能等,它們代表了歐盟對綠色科技的前瞻性和承諾。這些項目的成功不僅將推動各行業的綠色化發展,而且將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在2027年前擺脫燃煤發電
法國總統馬克龍9月24日宣布,為促進生態轉型和實現減排目標,法國將在2027年之前關停并改造最后兩座燃煤發電廠。
馬克龍當天接受電視采訪時說,傳統化石能源污染嚴重,為實現生態轉型必須擺脫煤炭發電。法國現有兩座燃煤電廠,分別位于西部的科爾德邁市和東部的圣阿沃爾德市,它們將被完全改造為生物質能發電廠。他還表示,法國將在“再工業化”過程中重視生態轉型,例如促進電動汽車本土化生產。
英國將向本國核能產業提供1.57億英鎊以推動該產業復興
據英國《衛報》7月19日報道,英國政府將向本國核能產業提供1.57億英鎊的發展資金,以支持該產業的重新發展?!缎l報》引述能源大臣沙普斯的話說,這個被稱為英國核能的基金項目將用于推動政府承諾在2025年“讓核能用于1/4民用電力供應”的目標。
美國能源部將向16個項目授予近4800萬美元以推進清潔氫技術
美國能源部 (DOE) 宣布為 13 個州的 16 個研究、開發和示范 (RD&D) 項目提供 4770 萬美元的資金,以推進清潔氫技術。選定的項目旨在降低技術成本、加強氫基礎設施并提高氫燃料電池的性能,支持能源部降低成本并實現清潔氫的商業規模部署的努力。
這些投資與區域清潔氫中心、通貨膨脹減少法案中的稅收優惠以及能源部氫計劃中正在進行的研發一起,旨在幫助能源部實現其氫彈目標,即在十年內將清潔氫的成本降低至每公斤 1 美元。
英國風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天然氣裝機容量
9月15日從外媒網獲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為 Drax Electric Insights 所做的一項分析發現,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統治之后,英國現在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超過任何其他類型的發電站。
全國風電場裝機容量達到28.9吉瓦,首次超過聯合循環燃氣發電站的28.7吉瓦裝機容量。這意味著英國是世界上第五個建造風電場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形式發電站的國家,另外還有丹麥、西班牙、愛爾蘭和芬蘭。
韓政府加大核電出口支援力度
據韓國KBS 8月29日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當日舉行了“核電出口工作綜合說明會”,公布了共8000億韓元規模的海外出口訂單計劃。為加快向埃及和羅馬尼亞出口氚清除設備,韓政府以其國內200多家核電相關器材及零部件企業為對象進行項目招標,并為參與企業賦予“海外事業資格供應商資格”,免除相關審查手續。此外,在技術標準認定上采取更加寬松的標準,并為企業提供一定金融支持。韓政府希以此擴大中小企業出口,實現到2027年為止承攬5萬億韓元規模的海外核電項目的目標。
非洲多國力促新能源項目落地
日前,加拿大可再生能源企業東非電力公司中標剛果(金)歷史上最大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達13.3萬千瓦,是目前剛果(金)光伏發電總裝機6倍多。為促成這一項目,剛果(金)引入長期購電協議(PPA)政策。東非電力公司與剛果(金)國家電力公司簽署了長達20年的PPA協議,在此期間,項目發電量均可賣給剛果(金)國家電力公司,且一直享受協議電價。
截至目前,全球仍有6億多無電人口,其中約80%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非洲太陽能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建設光伏電站的土地充足。在能源轉型背景下,通過引入PPA等支持政策成為助力非洲解決電力供應的新途徑。
阿聯酋計劃投資54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凈零排放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計劃在未來七年內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資高達540億美元,作為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努力的一部分。阿聯酋總理兼迪拜酋長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在推文中表示,該國的目標是在這段時間內將可再生能源生產的能源份額提高三倍,并將重點關注氫作為清潔能源。
這些計劃出臺之際,阿聯酋將于今年晚些時候主辦COP28氣候峰會。與許多石油生產國一樣,化石燃料在經濟中的重要性目前超過了對清潔能源系統的推動。盡管如此,阿聯酋還是第一個宣布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中東國家。
墨西哥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墨西哥《金融家報》報道稱,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第二大能源市場,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若能更充分有效利用清潔能源,有望推動本國經濟產值提升數十倍,并帶動地區清潔能源加速發展。
今年4月,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在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領導人會議上重申,2024年墨西哥將履行實現35%的能源消耗來自清潔能源的承諾。根據美國能源部發布的《墨西哥清潔能源報告》,如果墨西哥實現35%的能源來自清潔能源的目標,將會使電力生產成本降低11億美元,吸引投資170億美元,創造7.2萬多個直接就業崗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