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滅菌器溫度驗證除了對設備的基本要求外,藥廠一般需要針對滅菌器做以下的一些測試來確保滅菌器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一、溫度分布:溫度分布一般分為空載溫度分布和負載溫度分布,負載溫度分布又根據實際滅菌情況一般會進行min負載以及滿載兩種情況(視實際滅菌情況而定,不同藥廠需求不一樣,測試條件也就不一樣)
二、熱穿透檢測:一般情況下分為濕熱滅菌和干熱滅菌兩種,由此會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滅菌效果衡量F值
F值:在z值條件下,一個溫度為T,時間為t的滅菌程序,等效于Tref時所需要的時間。
F0值:(濕熱滅菌效果衡量)
在Z=10℃條件下,一個溫度為T,時間為t的滅菌程序,等效于Tref=121.1℃時所需要的時間。
FH值:(干熱滅菌效果衡量)
在Z=20℃條件下,一個溫度為T,時間為t的滅菌程序,等效于Tref=170℃時所需要的時間
干熱出熱原效果衡量FH值Tref=170℃ Z=54℃
滅菌柜溫度驗證的方法如下:
一、空載熱分布測試
1.至少選擇10個溫度探頭,(較大的滅菌器可以選擇15~20個探頭),編號后固定在水平向和垂直向有代表性的空間內,幾何中心和角落應有代表性點,另外在與溫度控制傳感器相連的冷凝水排放口(低溫點)放置探頭。
2.連續重復3次測試應符合要求。
注意:
(1)測溫探頭不能與滅菌腔的金屬表面接觸,連接線應與設備密封完好。通常情況下,冷凝的排水口是可能的冷點。
(2)驗證過程中無論使用有線傳感器還是無線溫度探頭,探頭必須校正。通常在驗證前和驗證后全部探頭在恒溫爐中進行測試。通常可以進行0℃、125℃兩個條件的測試,各探頭校準偏差應小于±0.5℃(驗證設備有特殊要求時,可依據相關要求進行校準)。
(3)探頭數量依據滅菌器托盤而定,但為保證熱分布測試的代表性,探頭必須覆蓋被分化成大致體積一致的整個空間,生產操作中三點必須要求:冷點的產品探頭、設備本身附帶的溫度探頭、冷凝排水口探頭。
二、滿載熱分布和熱穿透試驗
1.過度殺滅法:測試時,通常只考慮連續進行3次熱穿透試驗,以確保測試點持續到達足夠的殺滅效力。熱穿透溫度探頭可以根據熱分布數據放置在難穿透點的滅菌物中。
A 同一物品滅菌時探頭應均一分布;多種物品混裝滅菌時控頭放置點應有代表性,獲得的溫度數據可以確定難于滅菌的位置。對于熱穿透探頭數量沒有硬性規定,但minF0值必須大于12分鐘。
B 每個循環從開始到滅菌的時間應該一致的,可重現的。就重要性而言,通常只關注熱穿透數據,而對于熱分布溫度沒有硬性標準。熱分布數據多用于考察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設備本身的性能變化。實施熱穿透測試時,如果同時進行熱分布測試,則熱穿透探頭數量和溫度分布探頭的*比例為5:1。設備負荷應該考慮一定靈活性,以便生產作業時部分裝載。
對均一滅菌物(如膠塞)而言,負載中的冷點非常容易識別。因此部分裝載往往視為已驗
證的整體裝載的一部分。注意:負載的冷點因待滅菌物的包裝方式、結構、滅菌物類型而
不同。實施熱穿透試驗前,首先應明確裝載布置圖。
2.殘存概率法:對于該滅菌方式,滿載熱分布和熱穿透測試應分別實施,并制定詳細的溫度探頭分布圖。滿載熱分布溫度探頭分布與空載一致。每種裝載的連續3次測試應能夠證實溫度分布的重現性。熱分布的溫度要求為同一時刻各點之間的差值應不超過2℃。熱穿透測試探頭通常隨著滅菌器容積大小而變化。典型的裝載托盤或裝載車至少配置10只探頭,全部插入相應的產品容器,將容器固定在難于穿透的位置進行測試。通過驗證試驗確認熱點、冷點、選擇的溫度控制點之間的關系。熱穿透數據可以證實負載內所獲取的max溫度和maxF0值,應不影響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同時確保冷點達到足夠的殺滅效果。
三、微生物挑戰性試驗
1.在過度殺滅法中,通常選擇菌種G.stearothermophilus或其芽孢,也可采用其他對濕熱滅菌耐熱性強的微生物。
2.在殘存概率法中典型的生物指示劑包括:Clostridium sporogenes (生梭芽抱桿菌)、Bacillus smithii(史密氏桿菌)和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桿菌5230)。
生物指示劑可以放置在溫度探頭的測試點附近,滅菌后的生物指示劑通過復活、相關的微生物測試程序,應證實滅菌程序可以實現低于10^-6的存活概率。
四、氣密性試驗
將絕壓變送器安裝在滅菌腔室上,抽真空,至內室壓力為7kpa(或以下),關閉全部與滅菌室相連的閥門、真空泵,觀察時間t和壓力p1 至少等待300秒,但不得超過600秒,讓滅菌器的冷凝水汽化,然后記錄時間t2和p2 。600秒±100秒之后,再記錄一次t3和p3 計算600秒內的升壓速率=(P3-P2)/(T3-T2)
判定標準:不應超出1.3kpa/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