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食品加工廢氣處理方案及處理工藝流程
閱讀:862 發布時間:2021-4-5食物加工職業在出產加工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含有異味的硫化氫、酯類、醚類、醛類等有機工業廢氣并且伴有惡臭味。食品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和天然物質。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類,2000多種,但是在廢氣處理中一般是針對性的處理某一種食品添加劑在生產或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氣。
其主要成分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氨、三甲*、苯乙烯等,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會造成嚴重危害,輕者使人感到不適、出現頭痛、頭昏、*心、嘔吐、食欲不振和精神不集中等癥狀,重則對人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生*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還能使人體產生畸變、癌變。為此必須對惡臭施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廢氣成分因產品類別、生產工藝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大分子化合物,化學性質較穩定,而小分子化合物則較易分解。
有害物質含量高,成分復雜是本行業廢氣排放的常見現象,無法使用常規技術處理。
選擇治理方案的幾個基本要素:
根據廢氣成分(是否含有水分、固態物、油狀物,及處理難易程度)、濃度(高、低)、排放形式(連續或間歇排放)選擇處理方案。
以下情況適合選擇等高溫離子焚燒處理方案:
有機物含量較高、成分復雜、易燃易爆(丁二烯等)、較難分解物質如二硫化碳,含有顆粒物、油狀物、連續大劑量排放的工業廢氣。
如凹版印刷、膠板印刷、涂裝、化學合成、石油化工、香精、香料等行業。
以下情況適合選擇低溫等離子處理方案:
氣體成分雖復雜但有機物含量較低(如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低濃度且排放平穩的苯乙烯等易分解有機物。
低溫等離子處理技術:
等離子體是區別固態、液態、氣態的第四種物質形態,氣體受外電場激發放電,成為等離子體。
這是一種由電子、各種離子、原子和自由基構成的混合體,其間電子、各種離子、重粒子相互碰撞,內部能量很高但整個體系呈現低溫狀態,低溫等離子體由此得名。
低溫等離子利用高能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廢氣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分解,污染物中的大分子團被擊碎,長分子鏈被打斷成為無害的短分子物質,達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注:低溫等離子體相對于高溫等離子體而言,近于常溫。)
低溫等離子反應器由大功率電源(高頻率、高電壓)、放電電極、絕緣體(介質)構成,核心部件采用石英、不銹鋼等耐腐蝕材料制造,待處理氣體流經反應器被電離成為等離子體,在極短的時間里(0.01--0.1秒)完成物質的裂解過程,其處理能力之強。
低溫等離子技術能夠有效去除硫化氫、氨、三*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二甲二硫物質。分解羥基化合物、硫化物、酚類、醇類、胺類、脂肪酸等有毒有害物質,應用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