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開封冷卻塔
閱讀:761 發布時間:2017-6-6金創開封冷卻塔基本知識
一、 冷卻塔的作用 工業生產或制冷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熱,一般要用冷卻水來導走。從江、河、湖、海等天然水體中吸取一定量的水作為冷卻水,冷卻工藝設備吸取廢熱使水溫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這種冷卻方式稱為直流冷卻。當不具備直流冷卻條件時,則需要用冷卻塔來冷卻。冷卻塔的作用是將挾帶廢熱的冷卻水在塔內與空氣進行熱交換,使廢熱傳輸給空氣并散人大氣。
1 圖片實例
(2)作功使發電機
(3)發電。經汽輪機作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
(4),與冷卻水進行熱交換凝結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鍋爐循環使用。這一熱力循環過程中;乏汽 的廢熱在凝汽器中傳給了冷卻水,使水溫升高.挾帶廢熱的冷卻水,在冷卻塔
(5)中將其熱量傳給空氣
(6),從塔筒出口排人大氣。在冷卻塔內冷卻過的水變為低溫水,水泵將其再送入凝汽器,循環使用。前一循環為鍋爐中水的循環,后一循環為冷卻水的循環、其他工業部門,如石油、化工、鋼鐵等,也廣泛使用冷卻塔。 冷卻塔中水和空氣的熱交換方式之一是,流過水表面的空氣與水直接接觸,通過接觸傳熱和蒸發散熱,把水中的熱量傳輸給空氣.用這種冷卻方式的稱為濕式冷卻塔(簡稱濕塔)。濕塔的熱交換效率高,水被冷卻的極限溫度為空氣的濕球溫度.但是,水因蒸發而造成損耗;蒸發又依循環的冷卻水含鹽度增加,為了穩定水質,必須排掉一部分含鹽度較高的水;風吹也會造成水的損失。這些水的虧損必須有足夠的新水持續補充,因此,濕塔需要有補給水的水源。 缺水地區,補充水有困難的情況下;只能采用干式冷卻塔(簡稱干塔或空冷塔)。干塔中空氣與水(也有空氣與乏汽)的熱交換;是通過由金屬管組成的散熱器表面傳熱,將管內的水或乏汽的熱量傳輸給散熱器外流動的空氣。干塔的熱交換效率比濕塔低,冷卻的極限溫度為空氣的干球溫度。
自然通風逆流濕式冷卻塔 自然通風逆流濕式冷卻塔在我國電力部門使用zui多,見圖12。這種塔型的通風筒常采用雙曲線形,用鋼筋混凝土澆制其高度已達170多米。老式的塔筒平面上呈多角形、立面為錐形的,現在已經很少用了。如圖所示,熱水由管道通過豎管(豎井)送人熱水分配系統。這種分配系統在平面上呈網狀布置,分槽式布水、管式布水或槽管結合布水;然后通過噴濺設備,將水灑到填料上;經填料后成雨狀落人蓄水池,冷卻后的水抽走重新使用.塔筒底部為進風口,用人字柱或交叉柱支承。空氣從進風口進人塔體.穿過填料下的雨區,和熱水流動成相反方向流過填料(故稱逆流式),通過收水器回收空氣中的水滴后.再從塔街出口排出.塔外冷空氣進人冷卻塔后,吸收由熱水蒸發和接觸散失的熱量,溫度增加,濕度變大,密度變小.因此,收水器以上的空氣經常是飽和或接近飽和狀態;其溫度要通過計算確定,初步設計時,可取為冷卻塔進、出水溫的平均值。塔外空氣溫度低、濕度小、密度大。由于塔內、外空氣密度差異在進風口內外產生壓差。致使塔外空氣*地流進塔內而無需通風機械提供動力,故稱為自然通風。為滿足熱水冷卻需要的空氣流量,塔內、外要有足夠的壓差,但塔內、外空氣密度差是有限的,因此自然通風冷卻塔必須建造一個高大的塔筒。填料斷面氣流速度一般為1.0 ~1.2m/s,比機械通風冷卻塔氣流速度要小。逆流方式冷卻效果高,但通氣阻力相對也大,所以填料體積小。填料有點滴式和薄膜式之分,現在大多采用薄膜式填料。這種填料的特點是,水淋過填料時,水的表面積比較固定;在水量增大時其表面積沒有多大變化,所以其淋水密度不宜太大,一般采用6~8(t/(Mh))。在高溫、高濕地區,氣壓較低,形成同樣的過塔氣量,需要更高的塔簡,所以對建造這種塔不利。自然通風濕式冷卻塔建造費用高,運行費用低,隨著上石油價格的提高,機械運行費用相應增加,自然通風冷卻塔就顯得更經濟,因而被采用的愈來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