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諸城聚信工貿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腸類真空包裝機,多層烘干線,包裝袋巴氏殺菌流水線,魚豆腐生產流水線 ,多層烘干機 |

公司信息
食品無菌包裝中常見的滅菌技術
2016-12-27 閱讀(2578)
在食品無菌包裝中,滅菌是其關鍵的技術之一,它標志著無菌包裝的成敗。滅菌的范圍包括食品、包裝材料(容器)、工作環境、設備等。滅菌方法大致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種。物理方法主要有蒸汽(高溫)、電磁波和輻照等方式,蒸汽滅菌屬于經典式的滅菌方法,而電磁波滅菌多采用2450nm 和915nm 微波滅菌和超聲波滅菌。輻照滅菌可分為離子性輻照和非離子性輻照。非離子性輻照采用較廣泛的是253.7nm 波長的紫外線,由于光源發出的強度所限,雖不存在殘留問題,但以上物理滅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學方法多采用強氧化劑,如過氧化氫、過氧乙酸、環氧乙烷、鹵素等,化學滅菌主要是依靠強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與細胞酶蛋白中的-SH-巰基結合轉化為-SS-基,破壞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干擾細菌酶系統的代謝,使其失去活性。按照分子生物學的觀點,就是對細胞的DNA 進行氧化性損傷,從而抑制細胞的增殖。使用化學滅菌會對容器和包材以及設備產生一定量的殘留污染,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殘留,以保障較終產品的安全性。歸納起來,食品無菌包裝中的滅菌技術主要有如下幾種。
熱力滅菌技術
利用加熱殺滅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既是古老的方法,也是近現代極其重要的一種滅菌技術。1804 年,法國人阿佩爾(Appert)發明了將食品裝瓶放于沸水中煮一段時間,能較長時間保藏食品的方法。19 世紀50 年代,法國人巴斯德(Pasteur)闡明了食品的微生物*機理,為滅菌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食品熱力滅菌可分為低溫滅菌法、高溫短時滅菌法和超高溫瞬時滅菌法三種。
(1)低溫滅菌又稱巴氏滅菌,滅菌條件為61 攝氏度~63 攝氏度/30 分鐘,或72 攝氏度~75攝氏度/15 分鐘~20 分鐘。巴氏滅菌技術是將食品充填并密封于包裝容器后,在一定時間內保持100 攝氏度以下的溫度,殺滅包裝容器內的細菌。巴氏滅菌可以殺滅多數致病菌,而對于非致病的*菌及其芽孢的殺滅能力就顯得不足,如果巴氏滅菌與其他儲藏手段相結合,如冷藏、冷凍、脫氧、包裝配合,可達到一定的保存期的要求。巴氏滅菌技術主要用語柑橘、蘋果汁飲料食品的滅菌,因為果汁食品的pH 值在4.5 以下,沒有微生物生長,滅菌的對象是酵母、霉菌和乳酸桿菌等。此外,巴氏滅菌還用于果醬、糖水水果罐頭、啤酒、酸漬蔬菜類罐頭、醬菜等的滅菌。巴氏滅菌對于密封的酸性食品具有可靠的耐酸性,對于那些不耐高濕處理的低酸性食品,只要不影響消費習慣,常利用加酸或借助于微生物發酵產酸的手段,使pH 值降至酸性食品的范圍,可以利用低溫滅菌達到保存食品品質和耐貯藏的目的。此法所需時間較長,對熱敏性食品不宜采用。(2)高溫短時滅菌(HTST):滅菌條件為85 攝氏度~90 攝氏度/3 分鐘~5 分鐘,或95 攝氏度/12 分液料加熱到接近100 攝氏度,然后速冷至室溫。此方法需時較短,效果較好,有利于產品保質。主要可殺滅酵母菌、霉菌、乳酸菌等。這兩種方法具有滅菌效果穩定,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小,應用歷史悠久等特點,如今還廣泛用于各類罐藏食品、飲料、酒類、藥品、乳品包裝的滅菌。
(3)超高溫瞬時滅菌(UHT):于1949 年隨著斯托克(Stork)裝置的出現而問世,其后上出現了多種類型的超高溫滅菌裝置。超高溫短時滅菌是將食品在瞬間加熱到高溫(130 攝氏度以上)而達到滅菌目的,可分為直接加熱和間接加熱兩種方法。直接加熱法是用高壓蒸汽直接向食品噴射,使食品以較快速度升溫,幾秒鐘內達到140 攝氏度~160 攝氏度,維持數秒鐘,再在真空室內除去水分,然后用無菌冷卻機冷卻到室溫。間接加熱法是根據食品的粘度和顆粒大小,選用板式換熱器、管式換熱器、刮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適用于果肉含量不超過1%~3%的液體食品。管式換熱器對產品的適應范圍較廣,可加工果肉含量高的濃縮果蔬汁等液體食品。凡用板式換熱器會產生結焦或阻塞,而粘度又不足以用刮板式換熱器的產品,都可采用管式換熱器。刮板式換熱器裝有帶葉片的旋轉器,在加熱面上刮動而使高粘度食品向前推送,達到加熱滅菌之目的。超高溫瞬時滅菌的效果非常好,幾乎可達到或接近*滅菌的要求,而且滅菌時間短,物料中營養物質破壞少,食品質量幾乎不變,營養成分保存率達92%以上,生產效率很高,比其他兩種熱力滅菌法效果更優異,配合食品無菌包裝技術的超高溫式滅菌裝置在國內外發展很快,如今已發展為一種高新食品滅菌技術。目前這種滅菌技術已廣泛用于牛奶、豆乳、酒、果汁及各種飲料等產品的滅菌,也可將食品裝袋后,浸漬于此溫度的熱水中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