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年、經過數十次試驗、做壞了12000多個饅頭樣品后,由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代馬鈴薯主食產品——30%馬鈴薯全粉饅頭本月初在北京少數超市悄然露面。
看似簡單的馬鈴薯饅頭,實則大有學問。這批饅頭用的就是普通馬鈴薯熟粉和*,可同樣材料買回家自己做,老百姓是蒸不出這樣又大又香的饅頭來。吃個馬鈴薯饅頭有多難?新京報記者就此采訪中國農科院馬鈴薯研發團隊負責人,為大家解答一個馬鈴薯饅頭背后的奧秘。
上市:馬鈴薯饅頭價格是普通饅頭2倍
在北京通州物美大賣場二樓的食品區,一個堆滿饅頭的柜臺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別小看這些饅頭,它們可并不普通,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我國*代馬鈴薯主食產品之一的馬鈴薯饅頭。
馬鈴薯饅頭目前售價為每袋5.8元,內裝有3個,價格大約是普通小麥饅頭的2倍。可能是價格略貴且處于推廣初期,據超市店員反映,上市以來,馬鈴薯饅頭每日銷量約十幾袋,還不是很多。
與小麥饅頭相比,這種馬鈴薯饅頭色澤略微發黃,仔細觀察還有粗纖維構成的暗紋;吃起來口感略干,不像小麥饅頭綿軟。一位品嘗過馬鈴薯饅頭的顧客覺得,馬鈴薯饅頭的“味道還可以",沒有明顯的馬鈴薯味道。
生產方海樂達食品有限公司稱,考慮到消費者接受還需要過程,近期計劃每天生產馬鈴薯饅頭1噸左右,主要投放在北京物美、京客隆、超市發系統的100家超市內。后期根據銷售市場反饋增加產量,今年9-10月前后將產品分布京津冀地區500個銷售網點。
研制:吃上馬鈴薯饅頭歷時2年
早在2013年農業部提出馬鈴薯主食化戰略開始,中國農科院加工研究所研究員木泰華就帶領團隊10余位成員兵分幾路研發馬鈴薯發酵產品,對我國消費主食調研后,zui終將重點鎖定在馬鈴薯饅頭及面包產品上。
嘗“鮮"的消費者并不知道,一個馬鈴薯饅頭的研制歷時兩年之久,做壞了12000個饅頭樣品。木泰華說,攻克的zui大問題就是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發酵難、成型難、整形難、易開裂、口感差。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