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象山綠緣輕工機械制造廠>>公司動態>>食育——期待面向產業升級
從專注健康消費到關注生產過程
食育——期待面向產業升級
近日,新版食品安全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新版食品安全法將用zui嚴謹的標準、zui嚴厲的處罰、zui嚴肅的問責,建立zui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可以肯定,新版食品安全法帶來的將是新常態經濟下中國食品產業更高水準的發展。而作為以食品安全為重點的食品知識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也期待著面向產業的升級。
現象
●當前的食育核心是健康教育
zui近,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院士的一番言論引起社會關注。陳院士表示,假冒偽劣食品不等于不安全食品,如果把假冒偽劣和食品安全問題劃等號,就明顯夸大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數量。實際上,陳君石的這個觀點數年前早已經發表,而且也得到了行業內的認同,但當時還是在網絡上激起了熱議。如果不是陳君石的名望所至,恐怕又要在社會上引來爭執甚至恐慌,而這一觀點引起關注和爭議的背后,實際上是國人接受的食品知識教育的缺失。
長期以來,公眾接受的食品知識教育實際上屬于健康知識教育的范疇,講授這些知識的多是具有醫學背景的營養知識專家。他們講授的多是食品的選擇和消費知識,也就是該吃什么和該怎么吃。在這樣的教育下,消費者增長了食品安全的知識,明白了健康飲食的道理。但是在得到這樣的知識之后,消費者忽然發現,市場上很多食品不能吃或者吃不起了,因為不知道這些食品的生產過程,不能夠判斷這些食品吃了是否健康。
江中猴姑餅干是一個的健康食品,但在市場上也有不少打著“猴菇"品牌的假冒產品。據江中食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同樣是餅干,同樣含有猴頭菇成分,同樣吃了沒有安全問題,但是假冒產品的價格比江中的價格便宜將近一半,吃了卻沒有“養胃"的食療作用。而作為消費者,并不知道和“山寨"的產品差異在哪里,也不知道二者為什么存在價格上的差異,因為只有人教育他出于健康飲食的目的來選擇猴頭菇餅干,但并沒有人告訴他猴頭菇餅干的生產工藝、配方,所以消費者同樣無法正確選擇符合其健康需求的食品。
陳君石院士的觀點對于業內人士是常識,但對于普通消費者卻顯得有些“雷人",而這正顯現了食品知識科普的短板。正如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所說的,醫生、營養師成為了公知,而從事食品生產和工藝研究的科學家、工程師卻還在實驗室里和生產線旁保持沉默,這樣極度的反差是一種不正常現象。目前的食品知識教育需要并且亟待向產業延伸。
問題
●走偏的食育內容與產業脫節
短板愈顯的食品知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品產業的發展環境,其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教育脫離了產業、脫離了現實。消費者在明白了健康飲食和健康食品選擇的知識后,開始對于自我知識水平和判斷能力過度自信,對當前食品安全現狀和所消費的食品品質過度存疑;消費者明白營養學的數據,但不明白現代食品工業的規模生產過程,zui終對于食品產生了“*"的期望與訴求。而這樣超越食品工業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期望和訴求,帶來的就是消費者與食品產業的對抗和間離。一是無端質疑安全的食品,比如zui近又開始惡炒的腦白金里含褪黑素的問題;二是輕信關于食品知識的不實宣傳乃至無中生有的謠言,比如長期存在的對于食品添加劑的誤讀。
記者采訪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事例。一個領取低保的母親堅持給孩子喂高價的進口配方奶粉。當記者詢問為何不食用國內乳粉時,這位母親堅決表示營養專家告訴她,吃進口奶粉會提升孩子的智力,而國內乳粉會影響孩子發育。針對這一現象,一位乳品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中國乳業低迷的根本原因是消費者對于國內乳企失去了信心,這里有乳企本身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不能否認,中國乳企一直在努力,品牌企業在生產設備、工藝和產品品質上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但是長期以來,消費者一直不愿意也沒有機會和能力正視這個現實,甚至偏執地認為吃國產奶粉會影響健康,而造成這樣偏見的深層原因就是不正當的食品知識的傳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乏產業知識的支持,一些健康教育也在走偏,典型的案例就是保健食品夸大功效的不正當宣傳。一位保健品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懂得一些食品生產的基礎知識,就會從道理上明白食品和藥品的區別,也就不會上當受騙。
前景
●發展的食育應對接食品工業
在評判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狀況時,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結論:生產者更加重視安全管控,食品安全總體穩定、向好;安全管理機構處理事件從容得當、科學合理;食品安全違法事件比例顯著下降。大數據還顯示,2014年,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平均關注指數為34,比2013年低了14%;上對于我國食品安全的關注,比2013年減少了一半。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食品工業開始實現從重安全守底線到重發展提品質的升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食品安全為重點的食品知識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無疑應該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向產業知識科普延伸。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賈亞光告訴記者,中國的健康知識科普已經很成熟并且在模式上不斷創新發展,但是食品工業基礎知識教育還基本上是空白,現在需要的是把食品工業的現狀和食品生產的基本工藝原理告訴公眾,把辨別是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的消費知識和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法告訴公眾。中國食品企業的發展需要正確有力的食品知識教育的支持,這個支持就是提升產業知識教育的力度,讓更多懂得食品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專家走近消費者,讓健康教育實現與產業良性有效的對接。
期待
●升級的食育要多方努力
毫無疑問,食育的升級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認可,但是要實現這個升級還需要多方努力。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向記者表示,食品知識教育需要向產業延伸。但要達到這個理想還面臨著諸多阻力,一是消費者愿不愿意主動地去了解和他并不對接的食品生產過程的狀況,二是產業知識普及會不會變成了企業形象的宣傳,三是懂得食品工業又具有交流能力的專家有多少?他們愿不愿意出來?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已經有企業開始面向社會做一些產業知識的科普嘗試。北京天福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熟食加工企業,這家企業就嘗試組織社區居民到企業參觀,居民在購買熟肉制品的同時,也看到了熟食產品的加工過程。而保健食品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則有計劃地組織媒體記者參觀他們世界*的袋泡茶生產。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碧生源的袋泡茶公眾都喝得到,但是對于原料茶指標的控制以及生產設備和工藝的投入,公眾是看不到的。媒體看到了這個大規模的袋泡茶生產企業的流程,自然會告訴公眾的袋泡茶產品的背后是什么。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食育的生機發展還剛剛起步,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企業的行動以及專家的共同努力,需要消費者科學素養的提高。一旦我國的食品知識教育求實落地,消費者可能就會以積極而不是抱怨的態度和企業站在一起,用科學的精神和遵紀守法的行動共同推進食品安全環境和食品產業發展環境的改善。
本文轉載自《中國食品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