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齒排步進機構:(見結構簡圖)本機采用齒排推進結構,齒排是架在回液槽上,它可以方便移出機外便于調整,維修和清洗。步進機構它把動力傳給驅動軸使齒排及放在上面的被注射的制品移動一個預定的距離,完成制品注液工作。由于采用了齒排推進結構使得物料傳遞更準確、注射更均勻;并防止了鏈傳動時的夾料現象。
3.機架與傳動部分:機架是固定各部件的主體,主軸導向
4.套、減速機、杠桿總成等零部件都固定在機架上。其傳動是由減速機帶偏心輪、連桿、橫梁帶動空心主軸上下往復運動。
5.供液系統(tǒng):是由電機、水泵、截止閥、管路等組成。液體由貯液車吸入,通過泵變成有一定壓力的溶液送入空心主軸內,再通過分水器送入注射針內,達到注射要求。通過調整水泵電機的頻率來調節(jié)供液壓力的大小。
6.過濾系統(tǒng):該機過濾系統(tǒng)裝有三級過濾裝置。是用來過濾溶液中過大的顆粒物,保證溶液能夠順利的通過水泵、管道、分液器、針頭注射到制品中。三次過濾分為:一次注射前過濾和兩次回液過濾。工作前首先把鹽水吸濾器放入貯液車中,并查看水泵供液管內是否有足夠的溶液作為水泵起動的需要(不夠時不能開機,要加注完成后方可開機)。禁止水泵無溶液運轉!
7.電氣系統(tǒng):本機在步進系統(tǒng)、供液系統(tǒng)均采用了變頻調速控制電動機,使步進速度和供液流量、壓力可調節(jié),大大的提高了注射質量和注射率。
四、操作方法及工作原理
1.操作方法:注入清水清洗機器,作好生產前的準備工作,按工藝要求調好注射溶液,將吸濾器放入貯液車內并查看水泵供液管路內是否有足夠的溶液作為水泵起動的需要(不夠時禁止開機)。根據肉塊的厚度及所需注射量調整壓肉板與托料板之間的距離,壓肉板的位置可通過調節(jié)副軸上的限位器的位置來確定(限位器的位置見結構簡圖所示)。旋轉步進旋鈕選擇步進速度。旋轉壓力旋鈕調節(jié)注射壓力。通過上述操作可滿足加工制品所需要注液率及均勻度的工藝要求。如注射率未達到要求,可以增加注液次數或調整步進速度和注射壓力,使之達到制品工藝要求的注射率
2.工作原理:參照電氣原理圖。合上主電源開關主回路電源接通,電源指示燈紅燈亮。鈕轉步進旋鈕開關,選擇合理的擋位,控制步進的接觸器吸合,步進齒排運行。鈕轉供液旋鈕開關,選擇合理的擋位,控制供液的接觸器吸合,供液電機旋轉,帶動水泵將溶液注入到管路。停止工作時旋鈕歸零位,接觸器釋放,供液或步進齒排電機停止工作。按加工工藝要求調整變頻電機的供液壓力和步進速度。
3.注液量的調整:本機的注液量是通過調整步進速度及注液壓力來控制注液量的大小。如果需要較大的注液量,可將注液壓力旋鈕旋至zui高擋位,使注液壓力達到zui大;將步進旋鈕旋至zui低擋位,降低步進速度,延長注液時間,從而獲得較大的注液量。其中,具體注液量的控制,可通過調節(jié)注液壓力來完成。
如果需要較小的注液量,可將注液壓力旋鈕旋至zui低擋位,將步進旋鈕旋至zui高擋位,以此減小注液壓力,提高步進速度,達到低注液量的要求。
通過上述調整方法,您可以任意調整注液量,滿足您所需要的工藝要求。
4.壓肉板位置的調整:壓肉板的位置是通過調節(jié)副軸上的限位器的位置來確定(限位器的位置見結構簡圖)。調整壓肉板與托料板之間的距離應根據制品的厚度及注液量來確定,間距過大或過小將影響注射率。建議壓肉板與制品注液前的間距為20~40㎜(注液量大,制品塊狀大,應選擇大間距;反之,應選擇小間距。)。調節(jié)副軸上的限位器的高低(限位器的位置見結構簡圖所示),可調整壓肉板與托料板的距離。向下調限位器壓肉板與托料板的距離加大,向上調限位器壓肉板與托料板的距離縮小。
五、安裝
安裝時用水平儀調整機器支腿上的螺栓達到水平和穩(wěn)定。
用戶將三相四線制電源引入配電箱內,機體外殼接地線。檢查部
件是否在運輸吊裝過程中有損壞現象。緊固機器的所有螺栓。在
各注油孔注入食用潤滑油,經用戶和安裝人員檢查后方可調試。
六、調試
1.首先點動步進電機開關看電機轉動方向是否正確。點動供液電機按鈕,看供液電機轉動方向是否正確。如方向相反可調換主電源相序。
2.試運轉水泵,通過調整水泵電機頻率調整壓力,達到所需壓力。(嚴禁無溶液開啟水泵!)
3.試運轉步進電機、觀察傳動裝置、針箱、供液閥運轉是否正常,如運轉正常方可正式工作。
4.壓肉板的調整:調節(jié)副軸上的限位器的高低,可調整壓肉板與托料板的距離(限位器的位置見結構簡圖所示)。向下調整限位器,壓肉板與托料板的距離加大,向上調整限位器,壓肉板與托料板的距離縮小。
5.注液量的調節(jié):由供液旋鈕調整供液壓力,同時可調整步進頻率使注液量達到滿意的效果。
七、保養(yǎng)與維護
1.每班次工作結束后,將溶液放凈,然后用清水沖洗兩次。(可使用泵加清水循環(huán)使溶液沖凈)
2.每班次結束后,將針頭拆卸清洗針頭。
3.每班次生產前在主、副軸導套的位置注入食用潤滑油(注油孔的位置見結構簡圖所示)。
4.根據需要抽出托料板及傳動齒排機構對水槽進行全部清洗。
5.每周應清洗一次壓力表。
6.每周應對傳動部位螺栓進行一次緊固。
7.每工作3個月將水泵拆開清洗水泵。檢查密封(詳見水泵密封簡圖)
8.嚴禁將金屬及異物置于托料板上以免損壞機器。
9.當機器*不使用時,應對機器*清洗并排除供液管路內的溶液,各注油部位注入食用潤滑油以保證設備的完好率。
10.軸承部位每兩年更換一次潤滑油。
11.減速機、電機每兩年更換一次潤滑油。
12.每工作6個月更換一次閥門總成密封環(huán),更換注射針總成密封環(huán)。
八、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名稱 | 故 障 | 排除方法 |
主 傳 動 機 構 | 電氣回路故障 | 按電氣原理圖查找電氣故障 |
減速機故障 | 按說明書檢查排除故障 |
連桿卡堵 | 調整連桿、緊固螺栓 |
橫梁故障 | 緊固橫梁夾緊螺栓、調正主軸、調整連桿、調整針箱 |
壓桿故障 | 更換滾輪、調整壓桿位置,調節(jié)拉桿距離 |
拉桿故障 | 緊固拉桿螺栓、調整拉桿角度,更換拉簧 |
水泵漏水 | 更換密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