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我國冷庫基礎設施非常滯后
閱讀:482 發布時間:2012-7-9
傳統的“冷庫運輸”定義為從生產時間和地點到銷售時間和地點之間,用于易腐食品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的各種冷庫工具和冷庫運輸作業過程的總和。然而這個鏈并沒有考慮從銷售時間、銷售地點到消費者之間搬運和貯藏環節,所以在化背景下重新定義“冷庫鏈”,就應該將終止時間、地點(銷售時間和地點)予以擴大到"家庭消費"。這不僅僅是概念的變化,而是擴大了該產業的領域。
但是,目前我國因食品冷庫鏈不完善,加之食品經營機制上的各種因素,每年有3000萬噸食品有待于從變質中拯救出來,易腐貨物每年要損失十多億元。按每一年減少十多億損失計算,可建十二萬噸以上容量的冷庫,或購置機械冷庫列車1000輛,是現有鐵路運輸能力的1/7。因養殖種植業的大幅度發展,而保鮮及貯藏、流通措施的發展極不協調,令食品產量與損耗率是逆向進行,產量越大虧損越多。
寧波外運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是從事寧波港冷庫貨物運輸的,這些年與港口等部門積極配合建立了專業的冷凍箱堆場,同時與集裝箱全程制冷運輸車隊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各港區也設置了冷庫箱插電堆放區,并有專人值班。但總體來說,這些配套設施還是滯后。
以該公司的實際情況為例,冷庫運輸基礎設施的這種滯后性就明顯地表現在:首先,由于目前港口附近沒有專業的保稅監管物流冷庫和專業的口岸單位查驗堆場,造成了進口的冷庫貨物無法及時卸出,需要支付高昂的滯箱費和插電費等成本。沒有保溫潔凈的場地查驗也直接使貨物受損,而且有些商品如水果還不允許從寧波港進口。其二,寧波現有的保溫或制冷的箱式車不足,對小噸位的配送能力遠遠跟不上。另外,與之配套的保溫式鐵路車廂更是缺少。
但是,目前我國因食品冷庫鏈不完善,加之食品經營機制上的各種因素,每年有3000萬噸食品有待于從變質中拯救出來,易腐貨物每年要損失十多億元。按每一年減少十多億損失計算,可建十二萬噸以上容量的冷庫,或購置機械冷庫列車1000輛,是現有鐵路運輸能力的1/7。因養殖種植業的大幅度發展,而保鮮及貯藏、流通措施的發展極不協調,令食品產量與損耗率是逆向進行,產量越大虧損越多。
寧波外運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是從事寧波港冷庫貨物運輸的,這些年與港口等部門積極配合建立了專業的冷凍箱堆場,同時與集裝箱全程制冷運輸車隊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各港區也設置了冷庫箱插電堆放區,并有專人值班。但總體來說,這些配套設施還是滯后。
以該公司的實際情況為例,冷庫運輸基礎設施的這種滯后性就明顯地表現在:首先,由于目前港口附近沒有專業的保稅監管物流冷庫和專業的口岸單位查驗堆場,造成了進口的冷庫貨物無法及時卸出,需要支付高昂的滯箱費和插電費等成本。沒有保溫潔凈的場地查驗也直接使貨物受損,而且有些商品如水果還不允許從寧波港進口。其二,寧波現有的保溫或制冷的箱式車不足,對小噸位的配送能力遠遠跟不上。另外,與之配套的保溫式鐵路車廂更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