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福建省財政廳關于支持2025年糧油生產十條措施的通知
閩農綜〔2025〕10號
各市、縣(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農業農村局、財政金融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糧油生產工作要求,充分調動抓糧種糧積極性,鞏固糧油生產穩定發展良好態勢,確保完成2025年糧油生產各項目標任務,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壓緊壓實屬地責任。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明確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強政策、增產能總要求,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3月底前逐級分解糧食大豆油料生產目標到鄉到村,分季節分品種統籌抓好各項工作,序時推動糧油生產任務落細落實,確保完成全年糧食面積1255萬畝、糧食產量511萬噸、大豆面積52.8萬畝、油料面積126萬畝的底線目標任務。
二、充分挖掘擴種潛力。采取推進撂荒耕地復耕種糧、補充耕地復墾種糧、輪作間作套種糧食等措施,擴大糧食播種面積,省級對2025年規模撂荒耕地復耕種糧給予適當獎補。支持各地優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補貼資金向30畝以上的規模種糧主體傾斜。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分類分梯度適當提高補助標準,重點支持發展稻-豆-薯、稻-稻-蠶豆、稻-薯、再生稻等一年多熟種糧模式的規模種植主體,著力提高復種指數。積極擴大再生稻生產,從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中安排資金,對再生稻種植戶給予每畝20元催芽肥補貼,鼓勵縣級統籌資金,適當提高補助金額。
三、全力推動單產提升。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推動全省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提高單產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再生稻生產區要把擴大蓄留再生季作為增加產量的一項主要措施。組織實施糧食產能區增產模式攻關與推廣、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等項目,建設一批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高產高效示范樣板。各地要通過開展糧油高產競賽、高產技術聯合攻關等活動,提高促進大面積普遍增產的積極性。涉糧縣要結合當地大豆生產實際,采取清種或田埂種植、果茶園套種等措施,挖掘大豆產能,推動大豆擴面增產,分類建立大豆、毛豆、蠶豆等示范片,大豆任務縣要按照不少于年度面積目標的10%建立相對連片大豆(含毛豆、蠶豆)示范片。
四、持續強化扶糧政策。及時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中央惠農政策。實施省級糧油規模種植獎補政策,對規模種植早稻并連作晚稻3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按早稻實際播種面積給予每畝最高獎補200元;對標準鋼架溫室大棚輪作種植單季稻6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按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最高獎補100元。各市、縣(區)要加大扶持力度,盡早出臺本級扶持糧油生產政策措施,擴大對早稻、大豆、再生稻等糧食作物扶持,廣泛宣傳宣講惠糧政策,穩定農民種糧預期。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一村一品”專業村等項目向糧油產業傾斜扶持。
五、強化設施裝備支撐。用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對更多種類的糧食生產老舊機具報廢給予補助。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加力支持糧食生產,繼續補助精量播種、高速插秧等糧食生產先進適用裝備,并將適用丘陵山地糧食生產的
拋秧機、割曬(捆)機等機具納入補貼范圍。持續提升糧食產地烘干能力,按照《關于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用于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閩農機〔2024〕6號)有關標準和要求,再扶持新建、改造提升至少100個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加快
提升機插育秧能力,新建或改造升級的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點設施裝備省級財政補助金額為投資額的80%,單個經營主體財政補助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六、提高糧油種植效益。推廣一年多熟糧經輪作模式,因地制宜采取水稻與蔬菜、鮮食大豆、花生、甘薯、馬鈴薯、玉米、蠶豆、煙葉、食用菌等作物輪作種植,大力擴大再生稻生產,擴大鮮食玉米、優質專用甘薯、鮮食馬鈴薯、鮮食大豆等特色糧食作物面積,探索發展“稻-魚”“稻-螺”等綜合種養。鼓勵規模種植主體開展糧油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打造品牌,延伸產業鏈,支持申報福建名牌農產品,對上年評選出的福建名牌農產品按規定給予一次性獎勵。加大對“浦城大米”“河龍貢米”等糧食區域公用品牌培育,鼓勵申請使用“福農優品”品牌標識,提高糧油產品附加值和知名度。
七、大力發展專業服務。積極培育專業服務主體,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糧油類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重點支持縣級及以上糧油類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優質社和縣級以上糧油類家庭農場優質場建設,對縣級以上家庭農場優質場和市縣級農民合作社優質社每個補助不超過10萬元;省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優質社每個補助不超過30萬元;縣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每個補助不超過50萬元。擴大糧油作物服務規模,加快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農耕保姆站等農事服務中心(平臺)建設,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為小農戶開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單季每畝最高補助130元,對符合規定的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優質主體給予補助。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協調功能,引導農戶集中對接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符合規定的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優質村給予補助。
八、強化防災救災減損。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加強與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協作,強化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預案,落實落細防災救災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因災損失。落實全省250萬畝救災備荒糧食作物需種量種子儲備,保障災后恢復生產和應急改種補種糧食作物需要。持續推進病蟲害監測體系建設,強化糧油作物病蟲監測預警,大力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重大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開展水稻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加強水稻機收減損監測調查,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質量,有效降低機收損失。
九、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全面實施水稻和玉米完全成本政策性保險,繼續實施馬鈴薯、花生、油菜種植和雜交水稻制種政策性農業保險,鼓勵各地探索開展水稻、玉米種植收入保險以及大豆、甘薯、薏米等特色糧油作物種植保險,提高糧油生產風險保障水平。推廣“興業惠糧貸”“鄉村振興貸”等金融信貸產品,拓寬糧食生產的貸款渠道,降低糧食生產融資成本。
十、完善工作獎懲機制。對糧食生產任務完成好、貢獻大的3個縣(市、區)省級財政各獎勵1000萬元。對擴面增產成績突出的市縣予以通報表揚;對未完成年度目標、政策措施不力的市縣予以通報批評,當年度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不能評為優秀等次。完善工作推進機制,采取調研指導、調度分析、提醒通報等方式,常態化推動落實糧油生產。各地糧油生產目標完成情況、出臺政策舉措、創新工作做法、資金使用績效等因素將作為省級及以上相關資金安排測算的重要依據。將2025年糧油生產4項底線任務、2項指導性任務以及撂荒耕地復耕種糧、建立大豆示范片、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等落實情況列入省對地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內容。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福建省財政廳
2025年1月24日
(此件主動公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