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片廣袤的中原大地,素有“國人糧倉”的美譽。2024年,河南糧食總產1343.9億斤,占全國的9.5%,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穩穩地端牢了中國飯碗。然而,河南并不滿足于僅僅做“糧倉”,近年來,正大力推動從“國人糧倉”向“國人廚房”“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身。這一轉型不僅為河南農業和食品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為食品機械企業創造了發展機遇。
河南憑借自身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全力打造萬億現代食品產業集群。截至2024年10月,全省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77家,總數達6103家。眾多知名食品企業如雙匯、思念、衛龍等在這片土地上崛起,它們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比如思念食品出口海外50多個國家,雨軒股份黃河灘羊成功布局中東地區市場。河南生產了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4/5的酸辣粉,已然成為當之無愧的“國人廚房”。
在這一轉型過程中,食品機械企業迎來了諸多發展機遇。隨著河南食品加工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各類食品機械設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從基礎的面食加工設備,如餃子皮智能生產線,到更為復雜的食品包裝設備,都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此外,河南食品產業對品質和創新的追求,也促使食品機械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設備的科技含量。例如,在速凍食品領域,為了滿足企業對速凍效率和食品保鮮的更高要求,食品機械企業需要研發更先進的
速凍設備。中原食品實驗室的成立,為食品機械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搭建了平臺,通過聯合攻關,解決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食品機械設備的升級換代。
同時,河南食品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也帶動了食品機械企業的國際化步伐。隨著河南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到140個國家和地區,食品機械企業也有機會跟隨這些食品企業走出國門,為國外的食品加工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這不僅有助于食品機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份額,還能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河南從“國人糧倉”向“國人廚房”“世人餐桌”的轉型,是一場農業與食品產業的深刻變革。對于食品機械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食品機械企業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不斷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為河南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裝備支撐,共同書寫河南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新篇章。在未來,隨著河南食品產業的持續發展,食品機械企業又將如何進一步布局,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思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