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顧雨霏 實習生 葉家茂
雖沒有多樣的口味,但卻是解渴優選;雖沒有花哨的包裝,但卻有深入人心的經典形象……多年來,包裝飲用水就這樣“低調”地陪伴在消費者身邊,撐起了飲料市場的半壁江山。站上新起點,面對愈發激烈的品類競爭、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包裝飲用水如何續寫榮光?在近日于廣東省河源市舉辦的2024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包裝飲用水行業發展大會暨天然礦泉水分會第十五次會員大會上,相關部門領導、業內專家、企業代表圍繞市場趨勢、水源保護、安全風險防控、數字技術應用、低碳綠色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將培育新質生產力寫入了產業發展“計劃書”,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點“水”成金
科技創新成企業發展關鍵詞
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甚至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通過科技研發與生產應用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增強產品的品質生命力、品牌影響力、文化吸引力。”深圳市久大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為剛表示,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包裝飲用水企業要從三方面進行創新:一是通過輕量化瓶蓋、瓶型和可回收材料的使用以及標簽的輕量化設計,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二是利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思想,提升產品效益;三是根據不同的水源和市場需求,優化生產工藝,加強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增強品牌競爭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產品質量。”科埃斯
飲料機械(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彭媛介紹,公司研發的名為FreshSafe的玻璃涂層技術幫助德國VILSA礦泉水解決了口感傳遞不穩定、有塑料味等問題。FreshSafe技術結合了PET瓶的便利性與玻璃瓶優良的產品保護特性,能夠有效阻止外界氧氣進入,此外,應用于其他飲料產品還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溢出、香精或色素的遷移,延長產品的貨架期、增加產品的運輸距離,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提高銷量。
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工業技術總監靳國興表示,數字化是公司與時俱進、提升產品品質的重要手段。在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過程中,數字化工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5G全連接和輕量化MES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技術。
“新型二維碼雕刻水桶是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旨在為包裝飲用水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和幫助。”濟南塑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義飛介紹,公司的數字化方案實現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極大提升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準確洞察消費需求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而這離不開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表示,數字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更準確、更全面地獲取消費數據。一方面,幫助企業及時掌握消費需求變化趨勢。例如,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正在強勁釋放、消費需求轉向中小包裝,建議企業及時調整布局,并加強健康飲水相關知識的普及。另一方面,幫助企業洞察不同消費場景下的人群新動向,以根據不同人群的偏好飲用場景進行精細化產品運營。例如,居家消費應聚焦成年家庭與老年家庭,氣泡水與礦泉水應主打一線市場細分人群,熟水飲用水與純凈水則重點布局下線市場。此外,幫助企業把握銷售渠道新脈絡。相較于其他飲料而言,包裝飲用水的銷售模式更依賴于數字化渠道,在銷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建議企業將資源傾斜增至電商、即時零售等渠道,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新標準的出臺,包裝飲用水產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張金澤表示,當前,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飲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未來,協會將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倡導飲料向營養多元方向轉型升級,促進產品健康發展;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強智能化數字建設,關注綠色工廠與低碳產品的研究開發;加快制定高質量發展相關標準,今年將制修訂多項國家標準、管理標準;開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發布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推進產業集群建設,集中力量做好執行工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訓節水節能、溫室氣體排放、零碳工廠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飲水思源
加強水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
對包裝飲用水產業來說,水源是實打實的“生命之源”。
河源市風景優美、水環境質量常年保持優質水平,是包裝飲用水等產品良好的生產基地,吸引了農夫山泉、今麥郎、華潤怡寶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投資落戶。“河源在發展包裝飲用水產業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對河源來說,綠色是最先鮮明的底色,也是最重要的發展關鍵詞。”河源市副市長梁均達表示,未來,河源市將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做好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依托資源優勢,全力開發水產品、寫好水文章、打響水品牌。
“飲水思源,推動包裝飲用水產業可持續發展,守護好水源是基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生態環境研究所主任昌盛提出,要完善水源相關法律法規,提升水源科學精準依法保護水平;進一步厘清流域兩層關系,提升流域治理與監管精細化水平;嚴格落實《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開展不達標水源治理;加強水源地環境監管,通過衛星遙感監控、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回頭看”,精準發現問題,構建各個行政區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張圖;提高水源規范化建設科技水平;構建飲用水源風險管理技術體系。
節約用水是水資源和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策略,也是產業發展面臨的永恒課題。“工業用水定額是指以生產工業產品的單位產量為核算單位的標準取水量,截至目前,工業用水定額系列標準已發布64項,取得了巨大的節水效益。目前,由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牽頭起草的飲料用水定額標準已經報批,該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包括包裝飲用水在內的飲料產品每噸產品取水量的先進值和通用值。”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工程師張嵐介紹,通用值用于現有企業日常用水管理和節水考核,先進值用于新建(改擴建)企業的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審批和節水評價,企業可借此分析自身的節水潛力,探索尚有節水空間的環節,加強水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
“雙碳”目標下,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轉型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保護自然、守衛家園作為發展的動力。”克朗斯銷售(北京)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占鑫華介紹,克朗斯通過應用節能設備、高效灌裝技術、注塑技術、智能物流輸送技術等,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通過輕量化PET瓶設計、可回收塑料使用等方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和水資源的消耗。“在上游供應鏈、企業自營業務范圍內以及下游供應鏈中,全面引入和執行ESG相關的12個關鍵指標,以確保達成‘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和2040年的零排放目標,實現‘綠色蝶變’。”
精準防控
確保消除食品安全風險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也是世界上食品安全形勢最好的國家之一,但當前仍有一些深層次的食品安全問題亟須解決。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看來,微生物危害已成為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脅,包裝飲用水行業也是如此。
“微生物種類多、繁殖快、易變異,產生的毒素難以從源頭有效控制,如銅綠假單胞菌適應低營養、冷藏等逆性環境,容易在包裝飲用水工業設備表面形成生物膜,對消毒劑耐受,難以清除,容易導致產品的二次污染。”吳清平表示,企業要想解決微生物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要發力未知安全風險防控大數據模式系統設計,構建微生物安全數據庫,包括風險識別數據庫、菌種資源庫、基因組數據庫、分子溯源數據庫,評價危害程度,確定風險菌株和風險點,精準防控包裝飲用水生產微生物安全風險。
“微生物的管控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原水微生物控制、水處理工藝過程、儲存與分配、灌裝與環境等,每個環節均可直接影響產品的安全與品質。”英國海諾威有限公司亞太區總監張曉蕾表示,在微生物的管控中,紫外線的應用至關重要。如超潔凈紫外線脫氯技術可以在脫氯的同時高效滅菌,幫助企業從源頭上消滅水系統的微生物風險。
按照對微生物控制問題的重視程度,廣東環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服務工程師傅鵬將企業劃分為具備基礎質量意識的企業、有較強質量意識并建立管理體系的企業、對產品質量有較高要求的企業以及缺乏控制和監測措施的企業。傅鵬建議,企業要加強對微生物控制問題的重視,監控和優化控制體系,降低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風險。
“全球包裝飲用水行業法規框架分為3個層次:一是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飲用水要求,二是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國際包裝飲用水和天然礦泉水標準,三是各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規。這一框架為各國家和地區制定自己的包裝飲用水標準提供了指導。”雀巢大中華區法規與科學事務部副總裁孫偉坦言,當前,我國包裝飲用水相關標準中,有一些條目不利于產業發展,如亞硝酸鹽的限量要求以及鍶指標水源地水溫的限制等。希望業內人士共同努力,優化標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已于2023年4月1日實施,對于為什么全氟化合物只出現在附錄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主任張嵐解釋,全氟化合物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日常用品中,但相關工藝凈化能力有限,所以將其納入附錄并實施重點追蹤,以引導開展綠色替代技術、水處理技術的研究以及健康效應綜合評估。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助理研究員董冠杰表示,包裝飲用水抽檢不合格率此前多年呈下降趨勢,但在2023年有所回升。桶裝水的不合格率顯著高于瓶裝水,桶裝水生產企業應從水源選擇、設備設定、滅菌效果等方面入手,加強微生物防控,提高檢測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中國食品報》(2024年06月12日01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