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巖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著力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以符離集燒雞為代表的一批“土特產”名聲漸響,逐漸成為富民“大產業”。
2019年11月,宿州市埇橋區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燒雞之鄉”稱號;2023年,符離集燒雞產業總產值超20億元,從業人數達1.2萬人,與2018年相比,規上企業產值增長50%,符離集燒雞產業產值占埇橋區符離鎮工農業總產值的60%,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布局優化的符離集燒雞產業集群逐漸形成;目前,埇橋區共有相關經營企業13家,規上企業4家……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符離集燒雞產業的蓬勃發展。
近5年來,宿州市和埇橋區依托特色資源,立足區位優勢,全力推動符離集燒雞產業集群發展,蹚出了一條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徑。在日前由中國輕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宿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第二屆燒雞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輕工聯執行秘書長郭強表示,當前,宿州市和埇橋區政府正按照相關專家的建議,在規劃設計、科技創新、數字平臺建設、擴大品牌影響力、打造差異化產品、培育新型消費上采取務實舉措,相信宿州的食品產業一定會邁上新臺階。
對于符離集燒雞產業的未來發展,埇橋區委副書記、區長楊松濤介紹,埇橋區將加快實施符離集燒雞產業振興規劃,圍繞“壯大主體、優化結構”抓提升,加快形成上下游產品有機連接、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高質量全鏈條產業發展模式,推動符離集燒雞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發展產品向發展產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第二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融合轉變。”埇橋區副區長謝浩然用“3個轉變”點明了符離集燒雞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埇橋區已形成集符離麻雞育種、養殖、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他表示,下一步,埇橋區將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全面推動符離集燒雞產業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的硬核支撐。
符離集燒雞產業想要做大做強,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大會現場,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徐寶才和埇橋區委書記彭飛、宿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昊共同為“符離集燒雞產業創新研究院”揭牌,符離集燒雞產業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
“研究院的成立,為符離集燒雞產業跨越式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蔡克周介紹,研究院將發揮政府、產業和院校三方優勢,聚焦產業共性難題,重點開展儲藏保鮮、品質提升、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等工作。
符離集燒雞的產品保鮮問題始終是產業發展的“瓶頸”。“‘高溫殺菌+真空包裝’雖然能夠延長燒雞的保質期,但也會影響燒雞的口感。而鮮燒雞口感雖好,卻受制于冷鏈運輸等因素,銷售范圍有限。”蔡克周說,研究院將充分發揮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助力符離集燒雞產業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肉食加工業是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我們要立足自身優勢,搶占先機,加快形成肉食加工的新質生產力。”郭強指出,要重點加快構筑新質創新體系、新質綠色體系和新質產業集群,食品產業要繼續優化產業集群布局,統籌指導地方食品產業,尤其是傳統優勢食品產業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構建全產業鏈生態,探索新型發展模式,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中國食品報》(2024年05月31日01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