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我國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區省份,地形地貌復雜,全市2805萬畝耕地中單塊面積在1畝以下的超過80%,坡度6度以上的耕地超過80%,推動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發展是提高重慶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必然選擇。
日前,重慶市政府正式印發《重慶市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包括總體要求和組織實施兩大部分。總體要求明確了指導思想、實現路徑和主要目標。組織實施主要從需求端、研發端、供給端、推廣端、市場端和保障端6個方面展開。
總體要求: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農業強國,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為指引,以補齊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發展短板為重點,以主要糧油作物和特色經濟作物為主要對象,以打造農機裝備典型作業場景為依托,構建“改地適機”與“改機適地”相結合的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提升全市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現代化水平。
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制造基地,打造國家級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示范區,全市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0%;到2027年,建成全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高地,成功創建國家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市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2%。
組織實施:
一是明確短板需求,提出開展農機短板需求調查、找出研發主攻方向,發布《重慶市短板農機裝備需求清單》;二是突出協同研發,積極打造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鼓勵農機裝備產業鏈上中下游和“產學研推用”各方面開展協同攻關,構建創新生態體系;三是強化優勢供給,支持重慶市
微耕機等拳頭產品拓展延伸產品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四是加強典型推廣,組織試點示范工程,發布典型案例,打造農機典型應用場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五是擴大市場需求,從宜機化農田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等3個方面有效擴大重慶市農機裝備的市場需求;六是完善保障措施,從組織保障、資金保障、人才保障等3個維度為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的一體化發展提供保障支撐。
聚焦供給端,重慶將培育農機裝備特色產業集群。
一方面,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微耕機、
田園管理機等拳頭產品,同時加快培育一批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全力打造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重慶制造”品牌。
另一方面,將推動產業集聚,推動農機裝備科研機構、整機制造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等實施戰略合作,積極建設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平臺,實現研發、生產、銷售、運維協同推進。同時,積極招引國內外龍頭企業來渝發展,全力打造一批特色農機產業園區,共同建設重慶市農機裝備產業集聚區,并積極支持江津區、九龍坡區、巴南區等區縣打造國家級丘陵山區農機裝備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積極培育國家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外,大力推進宜機化農田建設,擴大農機裝備使用規模,尤其是聚焦丘陵山區主要糧油作物、特色經濟作物和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選取農機技術相對成熟、農機產品處在初期應用階段、農作物具有一定種植規模的典型作業環節,推動農機裝備“上游研發端+中游制造端+下游使用端”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合,打造農機裝備典型應用場景。
《行動計劃》還提出,將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按照“自主購機、定額補助、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戶”原則,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納入中央補貼范圍內的農機具實行“應補盡補、按時兌補”。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nongjx.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重慶市經濟信息委、。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