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奶產業基地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打造“兩都五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由于乳品消費市場疲軟,乳制品供需矛盾由階段性奶源過剩轉變為全周期奶源過剩,奶產業發展處于困難期。為了推進奶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緩解當前供需矛盾,防止奶產業出現整體性、系統性風險,銀川市財政局深入養殖企業、乳品加工企業以及相關行業部門開展調研,了解奶產業發展情況、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議。
產業發展情況
產值方面,奶牛養殖業作為銀川市農業產業的支柱產業,拉動作用明顯。自2020年以來,銀川市奶牛養殖業高速發展,奶牛養殖數量和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底達到了養殖高峰,全市牛奶業產值達到41.83億元,比2020年增長了64.8%;占全市牧業產值的58.7%,比2020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22.09%,比2020年提升了5.8個百分點。
規模方面,奶牛規?;B殖已初步形成。全市現有114家奶牛規模化養殖企業(其中2020年以后新增38家),規?;B殖比重達到97%。其中,養殖規模在5000頭以上的企業數量17家,2000—5000頭以上企業數量37家,1000—2000頭企業數量34家,100—1000頭企業數量27家。龍頭養殖企業有12家,其中,區級7家、市級5家。牧場基礎配套設施、機械設備、生產水平和管理能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奶乳品質方面,全市奶乳質量達到優質農產品標準。其中,生鮮乳乳脂率4.00%,高出國家標準0.9個百分點;乳蛋白率3.20%,高出國家標準0.4個百分點;體細胞數低于20萬/毫升,低于國家27.53萬/毫升的標準。
生產方面,成年母牛年平均單產達到9400公斤,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00公斤。
加工企業方面,銀川乳制品加工初步形成了以乳業龍頭企業為引領,多家本地企業為基礎的高端奶產業發展新格局。目前8家乳品加工企業中,乳業龍頭企業加工量約占全市總量的72%,7家本地乳品加工企業加工量約占全市總量的28%,初步形成了集優質奶源生產、液態奶加工、物流運輸、包裝銷售于一體的高端乳制品生產產業鏈。
鮮奶收購方面,日均生鮮乳收購量由2020年的2800噸增長到了目前的4000噸。大部分養殖戶與乳品加工企業簽訂了訂單式收購合同。
面臨的困境
一是企業融資困難,養殖成本不斷上升。由于養殖用地、基礎設施等不能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且規模養殖場易受生鮮乳價格波動影響,養殖企業只能以賒欠或短期高息貸款形式緩解壓力,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凸顯。目前,絕大部分養殖場處于虧損狀態。銀行為規避風險,需要由乳業龍頭企業或小額擔保公司為養殖企業提供擔保或提供房產抵押,三戶聯保才能貸款。此外,飼草料、糞污處理等養殖成本不斷上升,進一步加大經營壓力。目前,玉米、豆粕飼料價格分別達2980元/噸和3400元/噸,較2021年分別上漲19.2%和23.1%;生化處理每立方米廢水的成本為15—20元,全市奶牛場每天廢水處理費至少178萬元。
二是產量不斷擴大,乳企產能未完全釋放。奶源與乳品消費供需不平衡問題加劇,供需矛盾由產奶旺季才出現的階段性奶源過剩轉變為全周期奶源過剩。初步統計,截至9月份,今年全市奶牛存欄32.83萬頭,生鮮乳產量已達125萬噸以上。按日均生鮮乳收購量4000噸計算,全年僅140萬噸左右。本地乳品加工企業受市場銷路等因素影響,實際加工產能僅占設計產能的40%。
三是產業融合鏈條短,全價值鏈還不充分。乳產品加工不夠精深,深加工和精品化處理不足,主要以供應原料為主,常溫液態奶占乳制品總量的95.28%,且大多數停留在初級加工狀態。自有乳制品知名度較低,產品種類、銷售渠道少,幾乎沒有高端奶產品、配方乳粉、休閑觀光牧場、乳品體驗店等業態;知名乳業企業牢牢占據大眾牛奶市場,全市黃金奶源地的品質優勢沒有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是行業壟斷加劇,養殖企業利益難以保障。一些龍頭乳品加工企業從企業融資、飼草供應、獸藥使用等方面對本地養殖企業都有不同程度介入。在生鮮乳定價、產品檢測等方面,龍頭乳品加工企業既當“教練員”又當“運動員”,乳品加工企業受市場因素影響,對生鮮乳限量、降價、拒收現象時有發生,養殖方利益難以保障。
政策建議
——加強市場分析,確保產業長期穩定發展。一是堅持以市場導向與政策扶持相結合,堅持“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理念,科學分析研判全市奶產業發展面臨的養殖成本上漲、鮮奶銷售不暢及奶價一路下滑等問題,以市場機制調整組織生產、資源分配,引導養殖企業增強階段性抗風險能力,確保奶業平穩渡過困難期。二是提升農業管理部門及行業管理協會的
數據采集和市場分析能力,科學測算奶價和各企業生產加工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幫助指導養殖企業合理增減奶牛存欄數量。鼓勵企業通過資產重組、企業兼并等方式,合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三是落實龍頭企業訂單收購,及時跟蹤價格執行和合同履行情況,嚴厲打擊故意壓價、隨意毀約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建立公開透明的計價體系,健全由政府引導、協會主導、企業參與的生鮮乳價格協調機制,提高生鮮乳購銷參考價格的權威性與約束力。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制度,統一質量標準,以質論價,公平交易,保障各方利益,促進產業健康高效發展。
——實施階段性補助,防止產業大幅度波動。一是適時對市域內乳制品加工企業收購增量進行補貼,鼓勵龍頭企業穩定收購,多收鮮奶。對養殖場(戶)給予飼草補助,降低生產成本。二是積極引導縣區擴大政策性奶牛保險覆蓋面,提高政策性保險參保率,有效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探索開展生鮮乳價格保險試點,發揮縣區鄉村振興基金的風險防范作用,提高奶產業風險保障水平。三是以質量安全管控和市場風險防范為核心,探索建立奶業生產、加工、消費協調發展的一體化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生鮮乳市場動態監測和預警,適時出臺階段性扶持政策,防止因市場變化導致奶產業大起大落。四是引導社會資本向奶產業匯集,優化信貸資金供給,創新“金融+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牛勁貸”“養殖貸”“青貯貸”等金融產品,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瓶頸問題。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升級改造。一是農業管理部門及行業管理協會及時掌握新技術、新產品信息,引導企業實現裝備、產品、管理升級,擴大加工規模,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引進行業龍頭企業投資建廠,讓市場充分競爭,支持本地乳企發展專精特新產品。二是加強奶牛良種繁育及推廣,聚焦奶牛種業短板,加快奶牛選育技術研發,實施優質奶牛性控凍精補貼項目,推廣優質奶牛性控凍精、性控胚胎。支持奶牛胚胎推廣示范中心建設。三是加強多元化產品開發,依托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持續鞏固高端液態奶加工能力,積極拓展巴氏鮮奶、有機奶等新產品加工鏈。培育乳制品加工企業,開發高端嬰幼兒、中老年配方乳粉等特色產品。促進奶業一二三產融合,鼓勵對學生開展乳制品科普教育,建設乳產品體驗直銷店。
——大力發展優質飼草業,推進重要產區種養結合。一是持續實施糧改飼政策,在優勢產區大規模種植高產優質苜蓿,推廣“青貯玉米+飼用小黑麥”“春小麥+飼用燕麥”等復種模式,加快完善集飼草加工、流通、配送為一體的多元化飼草保障體系,提高就近就地飼草供應保障能力,確保青貯玉米、優質苜蓿自給率穩步提升。二是鼓勵采取糞肥還田、制取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方式進行資源化利用。加快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從重達標排放向重全量利用轉變,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不斷提高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建設畜禽糞污集中收集處理中心,引進推廣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進一步降低糞污處理成本。鼓勵規模養殖企業、合作社等建立糞污收貯運社會化服務組織,配套糞污收貯棚及運輸車輛、撒糞還田車輛等設施設備,推進養殖密集區域糞污資源化利用。
——加強品牌提升,推動奶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充分挖掘寧夏奶產業文化內涵,利用新媒體平臺、公益廣告、展銷活動等宣傳寧夏、銀川牛奶優勢特色、產品質量,進一步樹立品牌形象,擴大影響力。二是組織開展大型農產品消費活動,發放牛奶消費券,加大學生飲用奶計劃實施力度,擴大覆蓋面。鼓勵本地乳品品牌開展直播帶貨、網紅銷售等,借助熱門茶品牌效應,開展聯名銷售活動。三是強化人才保障,著力培育奶牛養殖場技術管理骨干人才,加快推進銀川市牛奶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來源:財政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