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土默特右旗立足農牧業產業基礎和資源區位優勢,以創建自治區現代農牧業產業園為抓手,積極構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一、不斷優化農牧業結構促進種養循環融合
緊緊抓住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戰略機遇期,持續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20萬畝綠色玉米種植基地和3個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核心示范區,糧食年產量穩定在80萬噸以上,其中玉米產量占包頭市的76.8%,產值居自治區前列,連續11年蟬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稱號。立足種養結合、農牧循環,重點發展糧食、飼草等集約高效種植和優質肉羊、肉牛等規模化養殖業,形成了以北辰飼料、長信、元泰豐等為龍頭,年產百萬畝優質玉米、百萬只肉羊、十萬頭肉牛的種養循環產業帶。實施肉羊擴群提質工程,建成旗級以上標準化養殖場35個,牲畜標準化生產基地存欄規模實現75萬頭以上,肉羊年出欄穩定在300萬只以上,羊肉產量逐年穩步提高。
二、延伸強化農牧業產業鏈促進三產縱向融合
一方面,推動玉米全產業鏈綠色發展,深入挖掘玉米食用、飼用價值與工業價值,重點培育加工、過腹轉化、營養膳食三條轉化鏈,開發聚乳酸、液糖等下游產品,重點向有機酸、多元醇、高端保健品等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升級。另一方面,壯大有機肥料產業鏈,充分發揮元泰豐公司技術優勢,打造年產百萬噸有機肥料生產基地,完善綠色玉米種植—標準化肉羊養殖—有機肥生產的種養循環產業鏈。再一方面,聚焦多品類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鏈,開發方便主食、預制菜等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型食品,打響華賓寶利來“滿漢全席”、日盛鴻豐“六大碗”、長信羊肉等本土預制菜品牌;以延伸肉羊等產業鏈和糧食產業鏈為基礎,打造壯大熟肉加工和酒水產業鏈。2022年,產業園總產值達64.7億元,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8%。
三、堅持農文旅協調發展促進三產橫向融合
發展壯大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業,推動沿山村莊生態觀光、沿黃村莊休閑垂釣、后山村莊養生度假等鄉村旅游產業業態,打造集采摘、垂釣、賞荷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標準“農家樂”“漁家樂”,建成大雁灘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西灣、沙圖溝村獲評全國美麗休閑鄉村示范村和美麗宜居村莊。依托內蒙農大職教學院和包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敕勒川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通過校園和產業園聯動、院地合作、教學與實踐結合,大力發展科技農業、教育農業和科普農業,切實將文化旅游等元素融入現代農牧業發展進程中。依托美岱召藏傳文化旅游勝地、駱駝酒文化產業園、七彩大地等景區,建成了一批集“生態功能、景觀功能、生產功能、休閑功能、體驗功能”等于一體的“文旅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示范基地,進一步拓展了農牧業增效增收空間。
四、不斷提升科技能力促進三產創新融合
深化與中國農大、內蒙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在科研創新能力建設、新品種選育推廣、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提升農牧業科技支撐能力。著力發掘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實現科學種養,調整優化種植業內部結構,建成科技試驗示范基地4個。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著力打造全國大田作物數字農業示范樣板。加快畜禽優良品種選育推廣,建設肉牛肉羊標準化生產示范場10個。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支持建設玉米、金杏等科技小院,建立中國農業大學王琦院士工作站,將工作站打造成培養、引進人才的優勢平臺。以“三爭取”為抓手,設立1000萬元扶持農牧業發展資金,開展土地增值增產增效和農業生產技術攻關,不斷提升農牧業科技發展水平。
五、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促進三產復合型融合
在產業區高標準建好敕勒川食品加工園區,不斷完善食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園區服務保障能力。推進蒙特威酪蛋白、蒙綏元禽類加工、鑫糧飼飼料加工等項目加快建設,推動敕勒川糖業、北辰飼料、小尾羊、元泰豐生物有機肥等項目二期工程加快落地、擴大規模。引進遼寧禾豐、安徽華萊士等龍頭企業,目前,園區入駐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達到11家,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1200人。加大在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瞄準500強企業、大型央企、行業領軍和行業新銳企業,全力打造百億級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信息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辦公室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