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三項重點”,在恢復生產上持續發力
一是以規模化發展為重點。相繼引進德康、溫氏、巨星、大北農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全市設計年出欄規模500頭以上備案規模場2241個,規模化率由2018年的25.15%提高到目前的65.98%。建立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34個、省級292個、市級194個。二是以項目建設為重點。持續穩存量、添增量。目前,德康集團3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已建成投產、南溪區溯源公司1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即將投產、“百村百萬”生豬養殖試點項目有序實施。三是以疫病防控為重點。通過強化疫情監測和風險預警、著力獸醫實驗室能力提升、落實“3+1”網格化管理、扎實開展“春秋防”、實施“三大行動”,不斷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全市口蹄疫、豬瘟的群體免疫密度常年維持在95%以上,2019年以來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病。今年8月,屏山巨星農牧有限公司中都種豬場成功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組非洲豬瘟無疫小區評審。
二、實施“三大行動”,在提質增效上持續發力
一是開展標準化養殖創建行動。2019年以來全市新建成規模場1207個,均按照標準化要求進行設計建設,設施化水平大幅提高,在此基礎上成功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個、省級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8個。二是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行動。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宜賓市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實施方案》,落實專項資金2000萬元,開展為期5年的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活動,推動全市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統籌整合、轉型升級。目前已統籌整合關閉20家B類生豬屠宰企業,成功升級3家A類生豬屠宰企業,成功創建7家“市級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企業”。三是開展動物衛生監管能力提升行動。圍繞動物衛生監管薄弱環節和重點區域,組織官方獸醫、協檢人員及從業人員學習培訓,提升依法行政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嚴厲打擊生豬和產品違規調運行為,2020年以來全市共立案查處生豬違規調運等案件249起、罰沒款292.01萬元。
三、構建“三個機制”,在要素保障上持續發力
一是建立專班工作機制。整合力量、抽調專人組建畜牧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打通生豬生產、加工、冷鏈等產業鏈條,以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式統籌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二是健全產業保障機制。全市7個縣(區)共爭取中央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3058萬元,市、縣(區)財政安排補助資金和項目整合資金支持非洲豬瘟防控、生豬產能調控,市級財政連續三年共拿出366萬元支持全市75個非洲豬瘟檢查站運轉。三是完善生產考核機制。將常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常年規模養殖場(戶)保有量、生豬年度出欄量三個目標任務納入對縣(區)政府的目標,嚴格逗硬考核,確保生豬生產責任落實到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