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最近整了個“大活”,聯名貴州茅臺隆重推出“醬香拿鐵”,首日便斬獲一億多銷售額,媒體稱之為“年輕人第一口茅臺”。趁著這陣“美酒加咖啡”的風潮還沒過,9月5日,貴州生態環境廳隨即印發了《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下稱《規范》),“嚴上加嚴”規范醬酒生產。
要知道,今年3月份,《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才剛剛實施。再往前的2022年,《貴州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將推進白酒行業“四改兩建設”污染整治工程,完成600家以上白酒企業污染整治。可見,對于因白酒而聞名的貴州來說,監管處置白酒產業生產污染也是個棘手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同樣引起中央生態環保注意。去年年初,中央第二生態環保督察組向貴州反饋督察情況,其中就包括“赤水河流域白酒企業違法建設、破壞生態問題時有發生”。督察組發現,赤水河流經遵義市茅臺鎮的11條支流中,有4條水質為劣V類,還有周邊酒廠違法用地、未批先建等。
在督察組反饋后,5月中旬,貴州“茅臺鎮”陸續清退白酒企業622家,完成“四改”企業799家。9月印發的《貴州省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中提出,將由相關部門牽頭推進白酒產業綜合整治,加快促進白酒產業規范發展、促進轉型升級,決白酒企業無序發展問題,同時加大酒企在產環保方面等多方面等規范,加速產業的分化和集中。
醬香型白酒主要會造成哪些污染?《規范》寫明,白酒制造過程中,原料儲存與預處理、制曲、制酒、輔助生產系統、治污工程等各環節均會有污染產生,水、氣、渣三種主要類型污染物均有。
其中以廢水為主,包括潤糧過程產生的廢水;堆積發酵及入窖發酵過程中沖洗工具、設施設備的廢水;堆積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跑水以及入窖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窖底水;蒸餾過程中的殘余熱氣冷凝水、鍋底水、洗鍋水及其帶來的熱污染;窖泥(池)廢水。廢氣主要為原料破碎時產生的粉塵、油煙、治污工程的惡臭;廢渣有殘棄糟、棄用窖泥、棄用稻草谷殼以及廢包裝廢料。
這樣看來,白酒制備過程產生的污染物遠比想象中要復雜,且并沒有因為原材料天然,而對環境更為友好。相反,白酒制造往往產生的還是較難處理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為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徹到底,白酒行業也一直在尋求更系統完善的污染物解決方案。目前較為成功的如五糧液、水井坊等等。
據悉,五糧液是國家級“綠色工廠”、白酒行業首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發布了具有典范意義的《“零碳”領航共創和美未來——五糧液綠色低碳發展藍皮書(2022)》。環保方面,五糧液在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從水資源重復利用、生態修復、污染防治與管護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助力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降碳方面,五糧液在行業內率先實施煤改氣工程,每年減少標煤使用約4萬余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20萬噸。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