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制定發布的國內首個《嬰幼兒輔食餐》團體標準在北京發布。該團標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京崔玉濤診所、浙江寶寶饞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起草,通過了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多輪評審核查。
近年來,隨著80后、90后“精細化”養娃意識的提高,“天然、安全、健康、營養”的輔食越來越成為父母們的訴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從滿 6 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國衛健委于2020年發布的《嬰幼兒喂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也指出,嬰兒6個月起應當添加輔食,逐步增加輔食添加的頻次、種類和調整輔食質地,滿足嬰幼兒所需營養素和能量供給,確保嬰幼兒良好生長發育。
所謂嬰幼兒輔食是指嬰兒階段除了母乳和嬰兒配方奶粉之外,為寶寶補充營養的輔助食品,常見的有嬰兒米粉、面條、各種肉泥果泥、餅干、磨牙棒等。隨著嬰兒輔食成為剛需性的存在,各類輔食產品應運而生,而家長們對輔食產品的安全性則是慎之又慎。
據了解,為規范嬰兒輔食產業的發展,我國已經出臺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輔食營養補充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此次制定發布的《嬰幼兒輔食餐》團體標準,則在“輔食”的基礎上提出了“輔食餐”的概念,進一步滿足嬰兒一餐份輔食喂養的營養需求。
《嬰幼兒輔食餐》團體標準規定了嬰幼兒輔食餐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技術要求、凈含量、生產加工過程衛生要求、檢驗規則、判定規則、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該標準適用于6-36月齡嬰幼兒的輔食餐,包括輔食粥、輔食面、輔食飯等。
該標準規定,嬰幼兒輔食餐按照所使用的嬰幼兒年齡段可分為6月齡+、7月齡+、8月齡+、10月齡+和12月齡+。每餐份輔食餐提供的食物種類不應少于3類。除谷薯類外,應至少添加其他肉類、奶類、蛋類、維生素 A 豐富的蔬果(不包括果汁)、其他蔬果(不包括果汁)、豆類及其制品/堅果類這6類食物中的兩類。
同時,團體標準還規定,輔食宜保持原味,適用于12月齡內嬰兒的輔食餐不宜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適用12月齡+的產品逐漸嘗試淡口味。
此外,在“技術要求”方面,團體標準分別對6月齡+、7月齡+、8月齡+、10月齡+和12月齡+輔食餐的質地/性狀、顆粒度、長度、能量、蛋白質進行了細致的規定。(詳細內容可查看下文鏈接)
《嬰幼兒輔食餐》團體標準,無疑會進一步規范嬰幼兒輔食市場的發展,同時,該標準也讓嬰幼兒輔食真正邁入輔食餐時代。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