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承辦的第三屆植物基食品創新發展論壇在甘肅蘭州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植’面新需求,洞見新未來”,論壇匯聚權威與前瞻力量,圍繞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加工工藝改進創新、健康效應應用研究、標準法規規范管理等方面深入開展研討,為推動植物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凝共識、聚方向、謀發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二級巡視員史根生等相關領導專家出席論壇開幕式。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主任委員、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靖研究員主持了開幕式。國內眾多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的相關領域專家參會。
以大食物觀為引領
推動植物基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
植物基食品作為未來食品的發展方向之一,是落實“大食物觀”的重要抓手,發展植物基食品、拓展食物來源、豐富食品供給對于助力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充分肯定植物基食品分會的前期工作成果,表示在科技界與企業界眾多專家的支持和耕耘下,植物基食品在中國行穩致遠的科學基石正在夯實,為植物基食品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指出,在三年疫情后,食品工業并未出現我們期待的恢復和反彈,目前在低位運行,急需加大創新力度,開拓新的行業增長空間。植物基食品具有明確的健康內涵,可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朝陽產業。因此,發展植物基食品是重要任務,也是必然趨勢。探討中國植物基發展路徑在哪里、基于科學研究產業的差異化優勢如何培育是當前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孟素荷對植物基食品發展充滿信心,建議一是要充分利用強大的人才鏈,從反思、定位與前瞻等多維度,探明產業發展路徑。二是培育市場和品牌,加強技術應用與產品創新,形成B端和C端雙向滲入和持續推進。三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持續開展國民營養健康科普教育,提升消費者對植物基的認知水平和認可度。以此實現植物基產業從培育期到成長期的跨越,將植物基食品打造成為融合理論與實踐的食品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二級巡視員史根生在致辭中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最嚴謹的標準”為工作遵循,大力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風險評估計劃、國民營養計劃,積極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植物基新食品原料作為衛生健康部門貫徹落實“大食物觀”的重要內容,對豐富食品供給、高效利用食物資源、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優化居民膳食結構、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發展植物基食品產業,要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強化技術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要持續廣泛開展科普宣傳,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營養、健康、多元化食物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以標準為抓手
促進植物基食品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當前,我國植物基食品發展正處于初期階段,制定科學、嚴謹的植物基食品相關標準,對規范企業良好生產行為,為消費者提供選購依據,推動產業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植物基食品通則》行業標準已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立項。本次論壇期間召開了《植物基食品通則》行業標準研討會,圍繞未來行業標準制定思路與框架進行了深入研討。在大會開幕式上,專家與行業代表共同參與了《植物基食品通則》行業標準啟動儀式,希望凝聚各方力量,研制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行業標準,為我國植物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指出,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理性應對植物基等行業熱點,思考如何標準化及未來發展方向,保障與現有政策法規、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通用標準及產品標準的適用性與銜接性,更好推動產業持續規范發展。
以科技創新為途徑
驅動中國式植物基發展
圍繞我國國民需求、市場現狀和環境資源狀況,走好中國式植物基道路對于促進實現健康、產業、環境協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首席教授江連洲建議從安全性、營養性、功能性等方面強化基礎研究,加強在植物肉、奶、蛋中的應用研究,為開發植物基新蛋白來源食品、拓展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提供支撐。
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首席專家王強指出,我國預制菜產業持續升溫,將植物基食品搭上預制菜快車,是推動食品產業融合跨越發展、市場快速回暖的一項舉措。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譚斌指出,通過改善產品穩定性、去除不良風味、混合搭配/復配、營養強化、提供清潔標簽等途徑,可以更好發展植物基乳制品。
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副主任委員喬全勝建議加強與市場和消費者的溝通創新,消費場景創新,科研與生產相協作的產品創新。
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程若瓊建議發掘更多高原植物新資源,融入并拓展新領域,可為植物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Lever VC力矩創投合伙人郜雅琪提到,采用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的技術和原料將成為植物基產業增長的基礎。
以科學理論為支撐
為植物基食品發展注入源源不斷活力
市場需求遞進和生產技術變革催生了植物基食品革新,科學研究不斷深入,為植物基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源源不斷的活力。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郭順堂建議從植物性、加工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確定植物基乳產品的內涵及定義,圍繞原料特征開發滿足不同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植物基乳產品,重點關注口味、價格和清潔標簽。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楊曉泉指出,可利用食品原料本身內源性膠體結構或植物種子作為生命體自身的活性,降低蛋白固有聚集結構,改善植物蛋白加工功能性。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副主任委員、布勒集團大中華區總裁王維波建議在模擬仿真的基礎上,思考如何自成一派,如何更好發揮植物蛋白的減碳價值以及更好滿足國民健康飲食需求。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李赫指出,可通過擠壓等技術影響大豆蛋白和多糖結構來改善。
IFF營養專家婁苑穎提到,通過深入探索風味分子與蛋白質之間互作以及影響風味釋放的過程,開發植物基口感調節工具盒,增加脂肪感、順滑度、甜飽滿感和厚實感。
以國民健康需求為導向
著重強化植物基食品的健康效應
當前,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但仍存在慢性疾病高發等問題。
蘭州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指出,提升人民群眾對營養與食品安全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食品相關領域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朱惠蓮指出,保障膳食蛋白質攝入充足,有益于老年人骨骼肌量與肌肉功能。
本次論壇還舉辦了圓桌論壇,來自布勒集團、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IFF、北京鴻禧志業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藍灣同創健康科技的代表出席,圍繞原料開發、設備創新、行業發展需求、市場應對策略等內容進行了深度解讀與分享。
此外,本次論壇還設置了植物基食品原料拓展與加工技術創新、植物基食品的健康效應與消費需求、全球植物基市場與中國戰略等專題,設置創新產品展示區和學術論文海報展示區,為促進政產學研用融合提供新思路。
第三屆植物基食品創新發展論壇是對當前植物基食品發展現狀的清晰總結,也是對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謀劃。期待社會各界一道,繼續致力于植物基食品研究,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