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商洛市立足秦嶺冷水資源優勢,聚焦建設全省冷水魚產業帶和出口加工示范區,堅持組織推動、項目帶動、主體拉動、品牌促動、科技驅動“五位一體”,著力擴集群、提質效,拓功能、促融合,延鏈條、創品牌,推動秦嶺冷泉漁業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水產品產量4136噸,同比增加14.4%;漁業經濟總產值2.03億元,同比增加14.8%;冷水魚產量1800噸,占到全省冷水魚產量40%以上,持續位居全省第一。
強化組織推動,凝聚工作合力。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冷水魚作為重要的優勢特色產業,制定印發《加快冷水魚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冷水魚全產業鏈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六個一”工作機制,明確各縣區、市級相關部門職責任務,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負責、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聚集了工作合力。
強化項目帶動,激活發展動能。堅持項目主體公開遴選,項目方案提級審核、項目進展定期調度、建設任務限期完成“四步工作法”,持之以恒謀項目、抓開工、促投產。2020年至今,爭取中省漁業項目資金2656萬元,完成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4505畝,引進冷鏈加工設施設備46臺套,新建或改造冷流水養殖面積4萬㎡,發展設施漁業3萬m³,全市水產養殖面積增加9825畝、水產品產量增長1538噸、漁業經濟總產值凈增1.27億元。
強化主體拉動,夯實產業根基。聚焦冷水、生態、休閑三大漁業集群,著力在苗種繁育上求突破、加工延鏈上下功夫、營銷服務上求創新、擴群提質上見實效。建設苗種繁育基地3個,建成冷水魚養殖、設施漁業養殖等示范基地28個;培育加工企業3家,開發分割冰鮮肉、魚肉松等產品10余種;建立冷水魚產地直銷店、主題餐廳10家,打造漁旅融合示范園3個,培育休閑示范基地、特色主題民宿、鄉村旅游示范村26個。
強化品牌促動,實現溢價增值。成立漁業協會,注冊“秦嶺冷泉魚”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了“秦楚冷泉三文魚”“黑龍生態鱘魚”等特色品牌10余個。借助博覽會、交易會、展銷會等平臺,采取網絡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大力宣傳生態環境優勢、產品品質優勢、營養功能優勢。建成商南縣冷水魚出口創匯基地,先后向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鱘魚近600噸,商洛冷泉魚實現了從秦嶺到海外的市場拓展。
強化科技驅動,提升產業質效。與西農大、省水產總站、省漁業產業技術聯盟緊密合作,組建技術服務團,先后引進三倍體虹鱒、中華絨螯蟹等名優新品種,建成科技試驗示范基地6個。積極推廣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等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建設智慧漁業示范點8個。在全省率先制定《冷水魚質量控制規范》,以“三品一標”為抓手,全面推行白名單制度,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常年穩定在99%以上,生產效率和產業綜合效益不斷提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