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是農業農村部規劃確定的黃土高原夏秋冷涼蔬菜優勢區和冬季設施農業優勢區。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方式,以市場為導向,揚優勢補短板,全鏈條構建,形成了設施蔬菜、供港蔬菜、露地蔬菜和硒甜瓜四大產業格局。硒砂瓜享譽全國,“寧夏菜心”“寧夏青”油菜熱銷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寧夏成為全國公認的優質蔬菜產區,“三大轉變”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發展理念由“先種后賣”跟風盲目種植向“先賣后種”訂單生產轉變。蔬菜產業呈現全國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寧夏蔬菜品質優良,但距大市場較遠,近年來,寧夏堅持市場導向,走出去考察市場、請進來對接銷售,連續七年成功舉辦“全國知名銷售商走進寧夏活動”,邀請全國知名銷售商714人次,走進產區,感受自然環境,了解生產水平,體驗產品品質,洽談合作意向,七年活動累計簽訂協議588項,貿易總額86.53億元,與全國大型批發市場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引進了香港、廣東、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區大批客商在寧夏自建基地、合作經營或開展訂單生產,打通了市場,穩定了銷售渠道,引進了市場需求的品種、種植標準和產品標準,對標生產,提高了商品化生產水平,轉變了生產者觀念,先找市場,再安排生產,促進了千家萬戶的小農戶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銜接,大幅降低了市場風險。
二是生產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向經營主體帶動農戶規模化種植轉變。堅持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引進山東水發、廣東東升、福建永輝、海南都知果、浙江吉園果蔬等全國知名企業在寧夏落戶,采取土地流轉、股份合作、“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利益共享模式,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發展訂單75萬畝以上。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生產利益聯結機制,建成集中連片蔬菜基地1472個,21家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9家被香港漁農署授予“信譽農場”稱號,18家獲批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規模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新興慶區穹頂“四金一利”模式(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就業有薪金、承包管理大棚有酬金、種植超產有獎金、參股經營有紅利),靈武市夏能“四個一批”模式 (企業務工就業一批、孵化培育創業一批、吸納股金分紅一批、提升技能輸出一批),彭陽縣東升“企業+農戶輕裝上陣”(企業提供農資技術服務、訂單保底收購、農戶出工出力共促發展雙贏模式)等多種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銷售方式由“產地批發”向“批發-直銷-電商”多元化轉變。寧夏建成各類農產品集貿市場200個,批發市場127個,大型蔬菜現代集配中心10個,電商平臺8家,區外蔬菜外銷窗口9個,培育蔬菜流通企業和合作企業309個,建設蔬菜冷藏保鮮庫598個,冷鏈運輸企業7家,冷鏈運輸車1000余輛,調動市場資源向寧夏匯集。與北京新發地、上海西郊國際、廣州江南、深圳海吉星等全國重點蔬菜批發市場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打通了百果園、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高端銷售渠道,拓展與中化集團、正大卜蜂國際、山東水發等大型企業的深入合作,創新“線上市場”與“線下市場”互動促銷的“O2O”經營新模式,擴大供應鏈“朋友圈”,銷售市場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拓展,年出口蔬菜16種11.86萬噸,全區70%以上蔬菜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出口13個國家和地區,唱響了“寧夏菜心”“六盤山冷涼蔬菜”“鹽池黃花菜”“西吉西芹”“彭陽辣椒”等品牌,寧夏蔬菜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