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山東發布《2022年山東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7個全國第一分外引人注目——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七個海洋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一。
山東是海洋大省。3500多公里綿長海岸線,近16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首位,這是山東引以為傲的戰略資源。從2021年的六個海洋產業增加值居全國首位到2022年的七個海洋產業增加值全國第一,在推動海洋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方面,山東進中提質勢頭明顯。
細看七個增加值全國居首的海洋產業,不乏山東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有新近沖出來的黑馬。
海洋漁業是山東傳統優勢產業的典型代表。在海水養殖領域,山東引領了全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從曾經的引領到如今的第一,內涵在發生改變。2022年山東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達139處,其中國家級67處,位居全國第一;深遠海養殖取得突破性進展,“深藍1號”深水網箱完成全球首次低緯度養殖大西洋鮭規模化收魚……當前,山東越來越多的海珍品正在從近岸養殖走向深遠海智能裝備化的“類野生”“原生態”養殖,山東的海洋漁業正以智能裝備為支撐,推動產業再次轉型升級,謀求高端優質水產品市場主導權。
海洋電力業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從綠色低碳轉型中汲取發展的后勁。山東沿海風力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場20兆瓦深遠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項目成功發電,海上光伏建設實現新突破;建成并網海上風電200萬千瓦,年度并網規模居沿海各省第一,海上風電開發取得新進展;昌邑海洋牧場與三峽300兆瓦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海上綠電綜合開發利用走出新路子……2022年,海洋電力業增加值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12.7%,綠色引領海洋電力發展方向。
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化工業是2022年的兩匹黑馬。如何將海洋漁業的優勢轉變為海洋水產品加工優勢,靠的是產業升級。2022年山東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400.4億元,比上年增長8.0%。水產品貿易發展態勢良好,全年水產品進出口額81.0億美元,同比增長35.8%,3個基地獲批2022年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
海洋化工業的質效雙升過程中,資源接續利用發揮了大作用。山東海洋化工業產業生態鏈條持續優化,逐步建立起了上下游產品接續成鏈、關聯產品復合成龍、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為特色的海洋化工生態工業體系。2022年,山東海洋化工業實現增加值1304.6億元,比上年增長6.9%。
與2021年的情況對比,山東的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暫斂鋒芒,但行業保持著健康發展的態勢。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庫“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被納入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有望在未來創造更大價值。
海洋蘊藏著發展的不竭動力,關鍵在如何挖掘潛力、拓展空間、開發動能。借力資源優勢、強化項目引領、依托科技創新、聚焦綠色發展,山東的傳統海洋優勢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海洋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22年山東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6萬億關口,對全國海洋經濟和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2.5%和25.2%,藍色正在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底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