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國水產學會聯合盱眙縣委縣政府在江蘇省盱眙縣舉辦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玉華,淮安市政府副市長邱華康和盱眙縣委書記鄧勇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等專家、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小龍蝦主產省市縣的漁業主管部門、科研教學和技術推廣單位、協會等方面代表和相關從業人員300余人參加大會。
崔利鋒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小龍蝦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鄉村特色產業,在促進鄉村振興和漁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促進了糧食和水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有力促進了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戰略部署,提出了建設農業強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新時期小龍蝦產業發展要重點把握三條原則: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二要堅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發展底線,三要堅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崔利鋒表示,舉辦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旨在打造業內外對話交流的平臺,匯聚眾智眾力,促進經驗分享,凝聚廣泛共識,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進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幾年,總站學會組織開展稻蝦種養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舉辦稻漁產業發展促進和技術交流活動,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總站學會將繼續發揮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組織和技術優勢、水產學會系統的專家資源和智力優勢,緊密聯系產學研推用各方力量,進一步加強交流協作,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漁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大會發布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3)》。報告由總站學會聯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編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小龍蝦產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產值達4580億元。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再創新高,分別達2800萬畝、289.07萬噸,稻蝦種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加工產能不斷擴大,加工量大幅增加;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健全;餐飲市場總體平穩略有增長;文旅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一定沖擊。報告指出我國小龍蝦產業還存在良種短缺、技術模式創新亟待加強、加工流通業發展滯后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強小龍蝦種質創新和新品種培育、推進良種規模化繁育、加大技術模式創新和推廣應用、推動小龍蝦“南下北上”、加快補齊加工短板、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大會同時發布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等單位編制的《盱眙小龍蝦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桂建芳院士和張洪程院士分別作《小龍蝦產業發展和新品種選育研究進展》與《創建稻蝦豐產優質高效協同技術 助推稻蝦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報告,河海大學世界水谷研究院執行院長黃德春,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錢和,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江蘇省小龍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陳煥根分別圍繞小龍蝦市場與品牌、加工和綜合利用、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等作專題報告。
大會還舉辦了特色品牌農產品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五常市、方正縣、武夷山市、東臺市、高淳區、盱眙縣以及其他特色品牌農產品主產地領導代表共同簽訂了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產業發展處供稿】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