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麥芽糖,很多人就會想起“叮叮當當”的敲糖聲,以及吃糖時粘乎、甘甜的滿足感。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休閑零食層出不窮,麥芽糖這種樸實的零食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對于80后、90后來說,麥芽糖卻是甜蜜的童年記憶。
麥芽糖又被稱為“飴糖”,人們生產和食用麥芽糖的歷史尤為古老,早在周代,人們就具備了制作這種甜味食品的能力。麥芽糖甜而不膩,并帶有淡淡的谷物清香,遇水溶解后能變為葡萄糖,幫助人體迅速補充體力。除了就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外,麥芽糖還有補脾養氣、潤肺止咳等功效。
麥芽糖雖好吃,但制作過程卻繁瑣復雜,需經過浸泡、培芽、碾麥芽、蒸米、發酵、過濾、熬糖、冷卻等數十道工序制成糖胚,接著還要經過反復扯糖,才能變成我們看到的麥芽糖。麥芽糖的每一道制作工序都非常考究,一道工序出錯就可能導致麥芽糖制作失敗。單是小麥培芽這一道工序就需要花費三五天的時間,這個過程中需要多次澆水,并及時挑去壞掉的小麥。熬糖環節也非常考驗制作者的經驗,需要時刻留意火候,火大了會將糖漿熬老,導致拉絲環節容易斷裂,火小了會使糖變味,也不利于后面成型。扯糖環節更是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和時間,需要把糖拉到出氣孔,外觀有粗糙的“蛇皮”質感,這樣的麥芽糖吃起來才酥脆、不粘牙。
由于制作麥芽糖相當費時費力,加上經濟效益不高,這門手藝就漸漸地被人淡忘了。但是,隨著自動拉糖機、攪拌
夾層鍋以及熬糖設備的出現,使得麥芽糖生產變得輕而易舉,麥芽糖這門甜蜜產業便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
例如,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引導下,寧德市的一家麥芽糖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精作坊。這家企業將車間里的功能區進行明確的劃分,每個場所的
工作臺面纖塵不染,并引進自動化程度高的加工設備、包裝設備賦能麥芽糖加工,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再如,云南硯田村為了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糖”,當地的麥芽糖生產大戶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在麥芽糖制作、保存、包裝、標識、貨運等方面,嚴格按要求進行生產、銷售,將“土特產”變成了促進增收的“大產業”。
近年來,隨著“懷舊”潮興起,各類“懷舊”零食走紅,麥芽糖作為一種傳統小吃也乘著這股東風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來提高麥芽糖效率、擴大產能,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不過,市面上各種口味豐富、包裝好看的糖果、零食層出不窮,麥芽糖在口味和口感上并不具備非常大優勢,市場需求相對有限,要想做優麥芽糖產業,加工企業還需在這些方面進行創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