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和《支持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方案》和《政策》)。為加強政策解讀,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燈明,從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方案》和《政策》相關情況。
一、出臺背景及過程
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數字化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浪潮,正加速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已成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更是我省制造業實現提質擴量增效的迫切需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并進行專題研究。按照工作部署,我們在深入調研、學習借鑒浙江等先發地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充分征求省有關單位、各市、有關協會商會、重點企業等意見建議,牽頭起草了《方案》和《政策》,經省政府常務會審議并報省委審定,以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印發。
二、主要目標
2023年,推動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5000個、重點行業規模以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應用3萬個,新增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雙跨型、行業型、區域型、專業型)10個,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100個,新增“數字領航”企業、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00個,建設數字化改造區域樣板20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
到2025年,實現全省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規模以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應用全覆蓋,新增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30家以上,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300個,新增“數字領航”企業、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600個,建設數字化改造區域樣板60個,推動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進入全國前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三、《方案》的主要內容
《方案》按照分行業、分區域、選龍頭、樹典型、做示范、強引導的思路,突出產業、企業、區域三個重點,組織開展十大工程,通過“523”從三個層次進行推進。
一是“5”條實施路徑。“數字領航”鏈接工程,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實施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打造行業應用場景,建設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標準化解決方案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輻射推廣,提高產業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協同水平。中小企業數字化普及工程,開展診斷,分析改造需求和融資需求,提供中小企業“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實施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數字化改造,引導細分行業中小企業參照改造樣板,看樣學樣;通過“羚羊”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中小微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軟件服務包推廣應用。區域數字化轉型工程,通過“園區+平臺”的方式,開展“一區一業一樣板”試點引領,引導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制定數字化轉型總體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加快內外網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推動區域整體數字化轉型。“行業大腦”培育工程,加大“招大引強”力度,遴選優秀服務商分行業建立資源池,鼓勵優秀服務商聯合行業商協會建設“行業大腦”,梳理提煉細分行業共性問題和應用場景,及時總結推廣優秀解決方案,推動在細分行業快速復制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通過培育一批雙跨型、行業型、區域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一批企業級平臺,構建“1+16+N”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體系,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的新型制造業生態系統。
二是“2”項引領帶動。實施制造業品質品牌提升工程,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為導向,發揮數字技術對制造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不斷提升企業的品種引領力、品質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打造一流產品、一流企業、一流產業。實施綠色制造協同升級工程,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實施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實現數字化綠色化協同升級;強化排污數字化監管,構建以污染源自動監控為主,視頻監控、用電用能監控為輔的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
三是“3”類基礎支撐。實施工業軟件協同創新工程,支持“數字領航”企業、工業軟件企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高校院所等聯合組建工業軟件聯盟,開展工業軟件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解決方案集成。實施智能裝備攻堅工程,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能力,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度融合,提升現有裝備數字化水平。實施數字化基礎支撐工程,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和應用推廣,推動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加強工業領域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
四、《政策》的主要內容
為有效推進《方案》實施,創新支持方式,《政策》制定九個方面具體措施。
一是支持“數字領航”企業典型示范。支持制造業重點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建設“數字領航”企業。對列入省級典型示范的項目按項目設備、工業軟件購置額,給予最高10%的獎補,單個項目最高獎補500萬元;對獲得國家“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的企業,再分別獎補5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
二是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支持各地開展數字化診斷,省級根據企業診斷業務量和效果,按每戶最高5萬元標準對各地給予一定補助。鼓勵服務商牽頭建立“行業大腦”,推廣行業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省級根據服務業務量和效果,對符合條件的服務商給予最高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中小微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軟件服務包的推廣應用。
三是支持分區域分行業開展數字化轉型。鼓勵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針對園區首位產業,制定“一區一業一樣板”的數字化轉型總體工作方案,省級通過綜合比選每年打造一批樣板,對每個符合條件的樣板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獎補。
四是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省級根據平臺建設成效擇優給予一定獎補,其中,雙跨型平臺給予最高3000萬元獎補,行業型、區域型、專業型平臺和“行業大腦”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補。
五是支持制造業品質品牌提升。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對獲得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相關稱號的企業給予獎補200萬元;對主導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每個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獎補100萬元、50萬元。
六是支持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支持企業爭取國家級綠色化相關稱號,給予獲得稱號的企業一次性獎補100萬元。
七是加強數字化轉型支撐。支持工業軟件創新和應用,按工業軟件專項政策給予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開展重大課題研究,提供數字化轉型技術支撐,舉辦各類數字化轉型培訓會、現場會、對接會、競賽等交流活動。
八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貸款貼息、融資租賃貼息等方式對數字化轉型項目給予支持。利用安徽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引導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貸款給予風險補償。在省十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體系中設立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子基金。
九是支持開展模式創新。鼓勵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帶資為制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降低中小企業融資負擔與風險。對采用新模式實施的數字化改造項目,按照實際投資規模的1%對服務商給予獎補,單個項目最高2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在省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工作組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辦公室的職責,加強統籌調度,強化責任落實,推動全省制造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