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常委、醫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張小寧及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宋藝光等相關負責人,近日到陜西省預制菜產業協會進行預制菜產業發展調研,現場察看預制菜產品展示貨柜并進行了專業深入的探討交流。
陜西省預制菜產業協會負責人陳蘇文、劉兵分別向調研組一行作簡要介紹以及近一年來的籌備工作匯報。該籌備組先后走訪了數十家各類食品企業及相關單位,并組織召開座談會數十場,近百家各類食品企業遞交了入會申請,為預制菜協會的成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陜西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處長馬生學在座談會上表示,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持,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只有高標準才能引領高質量發展。標準統領是預制菜的核心競爭力,并對標準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解讀。預制菜產業要高質量發展必須標準先行,陜西各個品類的預制菜要構建產前、產中、產后以及流通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要堅持構建國標、行標、地標、企標、團標“五位一體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要堅持“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的原則,更加突出專業化的力量。
宋藝光表示,做好陜西預制菜一是要標準先行,有了標準監管部門和企業的工作才能開展;二是要加強品牌建設,預制菜從小切口開始,先從成熟的預制菜企業開始,抓好品牌培育、宣傳、展示和保護,促進預制菜企業健康發展等;三是要抓好檢驗檢測,抓好原輔材料和出廠產品的檢驗檢測,對銷售過期的產品要做無害化處理;四是要抓好行業自律,督促預制菜企業守好食品安全底線。
張小寧表示,近年來,我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據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超1萬億元。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發展預制菜產業,既是我國居民消費升級,食品加工業不斷做大做強的有力體現,更是三產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和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已成為各地推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國一些城市已經成立了預制菜產業協會,今年全國兩會預制菜也成為熱議話題,當前預制菜產業發展主要面臨標準、監管、冷鏈配送、口感和風味的復原等問題。陜西預制菜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相比發達省份問題更為突出,品類也有待豐富。預制菜產業涉及面廣、鏈長,要細分區別對待。市場監管部門要從標準制定、許可備案、檢驗檢測、創新監管等方面給予支持并做好服務,也可通過政協提案、調研,助推陜西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