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海關總署消息,一批產自云南紅河蒙自市,重1.43噸的過橋米線經昆明海關所屬蒙自海關檢驗合格,通過海運出口。過橋米線是云南的特色小吃,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張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火爆出圈,如,廣西柳州螺螄粉、長沙臭豆腐、潼關肉夾饃等等,云南過橋米線也乘著時代的東風逐漸出圈,開啟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道路。云南人可以說將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極致,烹調方式包含涼、燙、鹵、炒,配料更是數不勝數。過橋米線吃法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追捧,將高湯盛于大碗中,湯的表面有一層厚厚的熱油保溫,先將肉片、鵪鶉蛋等倒入高湯之中,再放入蔬菜、佐料,最后才將雪白的米線放入湯中用筷子輕輕攪拌,吃起來鮮美可口,令人欲罷不能。
一碗過橋米線是否正宗不僅取決于湯料,還取決于米線是否勁道,是否爽滑回甘。據了解,過橋米線所選用的米線又被稱為“酸漿米線”,由大米經過發酵后磨制而成,生產費時費力且工藝復雜。但這也造就了米線口感好、爽滑回甜的特點。現如今,為了滿足過橋米線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需要,米線漸漸采用機械化生產。云南通過引入自動化的自熟、擠絲設備與
輸送機、
提升機、包裝機等自動化機械,打造優質米線食材,使用自動化機械生產也提高米線加工效率,保障市場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規范過橋米線生產,2022年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范》,從設備、烹飪器具、食材種類、燙制過程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要求餐飲服務單位配備加熱大湯碗的專用設備,以保證大湯碗注入沸湯前溫度≥100℃;葷菜中生肉片的厚度不能超過2毫米等等。
此外,今年1月份云南省商務廳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云南省加快推進米線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從完善制度標準、優化發展結構、創新發展模式、強化品牌培育等多個方面壯大米線產業。其中,在強化品牌培育方面,《計劃》要求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并對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據云南省過橋米線協會預估,云南的米線加工規模達150-200億元,米線全產業鏈總產值預計為450-600億元。近年來,米線、米粉類食品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場前景十分可期。云南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米線產業,不僅能壯大地方經濟,對于推進鄉村振興也有重要意義。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