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竹市貫徹“抓園區建設就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的理念,按照“三園兩體”高質量發展路徑,高標準推進綿竹市劍南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傾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跑出農業現代化“加速度”。
一、用好“活資源”,集聚園區發展要素
全面對標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標準,將園區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有力有效推進創建工作。一是建立上下聯動體系。成立綿竹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推進專班,構建“市委市政府+園區管委會+市級部門+鎮街”聯動機制,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研究部署,園區管委會具體推進,市級部門分工協作、有關鎮(街道)全力實施,全面解決創建涉及的項目、資金、土地、人才等問題。二是健全科學規劃體系。緊扣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系列實施意見,精準對接國土空間規劃和交通、環保等專項規劃,科學編制《綿竹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綿竹市劍南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和《綿竹市劍南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方案》等,構建“一核驅動、雙環引領、三片協同”的空間發展格局。三是優化政策保障體系。出臺園區用地保障、科技創新、貸款融資等扶持政策,完善水、電、路、通訊、平整土地等基礎配套。2021年以來,園區建設已投入各類涉農財政資金1.89億元。
二、聚焦“新模式”,提升園區發展質效
園區突出以產業為基礎,項目為支撐,主體為動力,打造產業聚集、綠色生態、全鏈融合、產村相融的現代農業園區。一是聚焦“標準”,建基地、育主體。集中連片推進“五網”配套,“三化”聯動建設,建成園區道路31.12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24510畝。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9家)、家庭農場79家(其中市級以上12家)。二是聚焦“高效”,搞加工、延鏈條。實施農產品深加工行動,引導富王糧油、劍龍糧油等加工企業技改擴能,建成3個10萬噸糧油烘干、加工、倉儲設施,烘干率、產地初加工率分別達到82%、86%。碧壇春、益園農業、五谷稻香等企業入駐綿竹市電商公共服務中心,以“互聯網+”為引擎,為園區插上數字“云”翅膀。三是聚焦“綠色”,創品牌、增效益。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打造“竹臻美”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富王糧油”“賴湯圓”“劍南春”等眾多企業知名品牌和“劍龍糧油”有機產品品牌,激活生態農產品價值。現有15個產品獲國、省名優產品稱號,2家企業獲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加工企業。
三、堅持“多聯動”,助力三產融合發展
加快推動鄉村業態重構、生態重塑、文態重建,以三態融合帶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一是強化利益聯結,做大業態。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農超對接”等多種發展模式,采取訂單收購、土地流轉、吸納務工等聯結機制,促進富農增收。2022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28062元,高出當地平均水平25777元的8%。二是落實雙碳行動,做靚生態。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等一批綠色高效成套技術,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促進園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園區內水稻畝均化肥和化學農藥施用量分別低于縣域平均水平的16.99%、17.46%;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回收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三是注重三產互動,做優文態。構建“農業園區+年文化小鎮”發展模式,圍繞主導產業全面實施園區景觀化工程,配有休閑觀光道路、生態停車場、導覽系統、鄉村公廁等休閑農業設施,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個、國家AAAA級景區1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個、市級農業主題公園1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