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大家在采購年貨的時候,總少不了備幾箱水果。那么這些都是應季的水果嗎?當然不是。有好些是在專業的水果冷庫里存儲,分批上市。老百姓能在一年四季吃到不同季節的水果,一方面歸功于現代化的農業反季節種植技術,一方面得歸功于冷藏保鮮設施,讓水果錯峰上市,延長銷售時間。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持續政策支持項目建設,對提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農業農村部自2020年啟動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以來,同財政部連續三年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80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400多億元,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2020—2021年在全國范圍內支持2.7萬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冷藏保鮮能力1200萬噸以上。與此同時,引導地方財政銜接配套。山西、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財政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增加補貼主體,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比例,成為中央財政的有力補充。江蘇省級財政配套安排補貼資金5000萬元,用于支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此外,推動出臺金融配套政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擔公司等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優化流程,支持項目建設和后續運營資金需求。推動開發倉儲保鮮貸、倉儲保鮮—新農保、倉儲保鮮—浙里擔財農貸等專屬金融產品,累計申貸金額100多億元。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到加快實施產地保鮮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等建設,加強產地預冷、倉儲保鮮、移動冷庫等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引導商貿流通企業改善末端冷鏈設施裝備條件,提高城鄉冷鏈設施網絡覆蓋水平。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提升,對延長農產品銷售時間,振興鄉村經濟都具有良好導向。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2021年5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建成冷藏保鮮設施337座,從而帶動冷鏈儲存運輸能力4萬噸。2022年,全區共有54家新型經營主體通過項目儲備,為沾化冬棗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帶動作用。數據顯示,隨著冷藏保鮮設施和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沾化冬棗損失率從14%降低到10%,供應周期也從軟硬件提升前的3個月延長到6個月,生產效益顯著提升。此外,冷庫項目延伸帶來的分揀、清洗和包裝等環節用工需求增加,給農民工帶來了更多在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蔬菜經銷商表示,很多蔬菜都要提前預冷才能長途運輸。以前,由于冷藏保鮮設施不足,大量果蔬只能應季銷售,價格波動大,銷售范圍也受限制。如今,國家政策和財政補貼支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新建成的冷藏保鮮庫為果蔬錯峰銷售提供了便利,價格相對也波動小,果蔬經銷抗風險能力更強了。
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儼然成為了農產品保供的穩定器、市場的調節器和農業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統籌利用轉移支付資金、銜接資金、預算內投資等多渠道資金,持續加大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