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季是瓶裝飲用水的消費旺季。今夏,天然礦泉水市場熱鬧非凡,主流產品紛紛降價,各品牌在水源地比拼方面也不遺余力。天然礦泉水市場快速增長,成為不少企業發力的新方向。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天然礦泉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飲用水行業的發展方向。《2022—2027年中國瓶裝水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礦泉水市場規模約為690億元,且在未來仍將以10%左右的增速繼續增長,預計2024年礦泉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價格競爭激烈
中研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瓶裝水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123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00多億元。2021年全國終端零售銷量統計顯示,飲用純凈水、天然水占比分別為60.44%、18.44%,天然礦泉水僅占7.49%。
雖然天然礦泉水的市場占有率最低,但這也意味著其市場擴容空間較大。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紛紛推出了天然礦泉水產品,價格競爭也愈發激烈。
北京部分商場超市主流天然礦泉水售價在每瓶不足5元的情況下,平均單價進一步下探,部分品牌產品售價已和售價2元的主流飲用天然水、純凈水產品齊平。在北京卜蜂蓮花超市朝陽路店,飲用水貨架上沒有見到售價超過3元/瓶的天然礦泉水。此前售價5元、定位為中高端產品的恒大冰泉,新裝上市產品每瓶售價為2元;正大所以潤天然礦泉水售價為2.5元/瓶、百歲山天然礦泉水570毫升裝售價為2.2元、農夫山泉長白雪售價為2.4元/瓶、長白森林天然礦泉水買一送一售價僅為1元/瓶、可蘭礦泉水售價為3元/瓶。
除了上述產品及西藏5100、昆侖山、依云、巴黎水、斐泉等品牌產品外,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例如,元氣森林推出旗下礦泉水子品牌“有礦”,白酒企業安徽迎駕貢酒集團推出迎駕山泉,好麗友推出好麗友熔巖泉,伊利推出了伊刻活泉,良品鋪子新上一款名為“良品活泉”自有品牌礦泉水等。
隨著入局者增多,市場競爭激烈,部分中高端產品也紛紛調價。昆侖山將其經典裝礦泉水產品價格從6元/瓶下調至4元/瓶;元氣森林“有礦”系列零售價從4元/瓶下調至3元/瓶。此前每瓶售價超過10元、定位于高端產品的依云水價格也逐漸走低,在某電商平臺,一箱24瓶、500毫升裝的產品售價為84元,平均3.5元/瓶。
比拼水源地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18),飲用天然礦泉水是指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經鉆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上海市地礦工程勘察院高級工程師喬建敏表示,國內飲用礦泉水必須包含鍶、鋅、硒、溴、碘、鋰等合計9個元素中的一種,才可以定義為天然礦泉水,如果達到一種或兩種以上就是優質的礦泉水。
因此,天然礦泉水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水源地。水源地的好壞直接決定礦泉水的口感、品質高低、礦物質含量、是否適合長期飲用等。
根據國標要求,礦泉水的標簽內容需要標示天然礦泉水水源地。走訪發現,產品均符合國標要求標有水源地,例如,1升裝百歲山產品標簽上標注有“惠州市博羅羅浮山脈百歲山”,這僅是其在全國范圍內的天然礦泉水水源之一。目前國內市場主流產品的水源地還包括長白山、峨眉山、昆侖山、嶗山、大別山等地。
京東發布的《2022年京東超市礦泉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礦泉水的水源地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產品上添加了水源地標識。例如,農夫山泉的天然礦泉水品牌“長白雪”,中糧旗下水品牌悅活推出“悅活峨眉山”,加多寶旗下的昆侖山礦泉水,青島嶗山推出的嶗山礦泉水等。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產品添加水源地標識的品牌數量同比增長67%。
除了在品牌中直接標注水源地,一些品牌在其產品水源地宣傳方面也是不遺余力。例如,北歐挪威高端瓶裝水芙絲(VOSS)開發了國內丹霞山水源地;元氣森林方面宣稱,元氣森林考察了各地近40處水源地,將云南大理蒼山地質公園水源列為第一個水源地;迎駕山泉的取水地是安徽省霍山縣,為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的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達76%以上。
中國礦業聯合會天然礦泉水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張兆吉表示,水源地海拔越高,所經過的天然過濾時間就越長,水質就更加純凈,礦物質含量也會更為豐富和均衡。
產業升級方向
上述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飲用天然水的銷量份額高于礦泉水15個百分點。但在銷售額增速上,礦泉水超過飲用天然水8個百分點。
天然礦泉水市場快速增長,成為不少企業發力的新方向。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3.3萬家企業經營范圍含“天然水或礦泉水”。值得一提的是,超過60%的相關企業成立于近5年內。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瓶裝水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礦泉水市場規模約為690億元,且在未來仍將以10%左右的增速繼續增長,預計2024年礦泉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由于最初品類長期被依云、巴黎水、斐泉等進口礦泉水占領,產品在消費端的滲透較慢。如今,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整個飲用水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礦泉水品類銷售額的增長可以看出,消費端正不斷倒逼產業端創新升級以及迭代,這也是近幾年國內飲用水出現產業升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資料顯示,我國經評定合格的礦泉水水源有4000多處,允許開采的資源量為18億立方米/年,目前開發利用的礦泉水資源量約5000萬立方米/年,占允許開采量的3%。
張兆吉認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更加關注飲水健康,中高端天然礦泉水“天然、營養、無公害、綠色”的健康屬性迎合了這種消費趨勢。目前,我國人均礦泉水消費量較低,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如何做好礦泉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如何實現礦泉水資源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贏,是未來礦泉水行業發展的關鍵點。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