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梓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政策扶持、標準規模養殖、畜禽良種繁育等措施發展畜禽養殖,不僅讓群眾嘗到了養殖產業的甜頭,也助推了全縣畜牧產業走上規模生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優質安全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100萬頭生豬產業 保障市民“肉盤子”
豬肉是不可缺的重要農副產品,是城鄉居民消費的主要肉食品。為切實提高生豬生產能力,近年來,我縣引進廣東天農集團,在桐梓成立貴州桐梓日泉農牧有限公司,實施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建設項目。
100萬頭生豬產業項目布局包括2400頭規模的曾祖代種豬場1個、8500頭規模父母代種豬場4個、年出欄4800頭規模化育肥豬場250個、年產108萬噸飼料加工廠1間、公司辦公樓1棟、科研中心1個、年屠宰200萬頭的生豬屠宰及食品深加工園區1個、年產5萬噸有機肥加工車間1間、產業化運輸車輛洗消中心5個、配套種植基地3萬畝消納糞污等。
在位于容光鎮元木村的種豬場和燎原鎮羅橋村的育肥場,記者看到一棟棟廠房排列有序,場區干凈整潔。
“我們公司所有豬場都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在喂料、飲水、加藥、環控、消毒、清糞等方面均實現高度自動化,只需要在總控室就能實現全部操作。”貴州桐梓日泉農牧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助理徐娟介紹。
目前,貴州桐梓日泉農牧有限公司已建成并投產的種豬場有2個;已開工建設的育肥場有93棟,其中43棟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存欄的生豬有9萬余頭。其他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預計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該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地方種植、運輸等其他行業發展,解決3000人以上的就業。
肉牛養殖 讓農民 “牛起來”
盛夏七月,草青牛肥。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燎原鎮山層村的桐梓縣全源茂肉牛養殖場,只見場區內干凈整潔,養殖場負責人陳勇和飼養員正忙著配制飼料。牛欄內,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正悠閑地吃著精心配比的飼料。
“目前,我們公司存欄肉牛有147頭,第二批150頭馬上進場,養殖的肉牛主要銷往重慶、貴陽和桐梓本地,供不應求。”陳勇告訴記者。
該養殖場由燎原鎮山層村惠智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145萬元修建,占地10余畝,于2016年投入使用。陳勇是坡渡鎮坡渡社區人,有11年的養牛經驗,了解到燎原鎮山層村地理、氣候條件比較適合肉牛養殖,2022年年初便轉戰來到燎原鎮山層村,和該村合作社合作發展肉牛養殖。合作社以固定資產和資金入股,獲得分紅收益;公司除了負責養好自己的肉牛,還為該鎮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育雛、銷售和防疫等服務。
“我們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發展肉牛養殖。目前,全鎮養殖肉牛的有200余戶,存欄2000頭左右。通過這樣的模式來發展肉牛養殖,不但壯大了我們各個村的村集體經濟,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群眾的收入,還讓我們的秸稈得到了充分的回收利用。”燎原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鎮介紹。
據了解,我縣像全源茂這樣存欄200頭以上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有2個,100頭以上的有9個,20—100頭的家庭牧場209個,全縣飼養3頭以上能繁殖的母牛養殖戶有3457 戶,一般養殖戶16141 戶。
為做好肉牛全產業鏈發展,縣委、縣政府還免費為桐梓縣金家食品有限公司(金老爹牛肉干)提供廠房,采取退城進園的方式,擴大牛肉干生產規模;貴州婁山產業投資集團投入2000多萬元對原桐梓縣金誠食品有限公司進行改造提升,改造后年加工牛肉干可達1000噸,產值達2億元。目前,提升改造工程正加班加點進行,預計今年8月可投入使用。
發展生態羊 讓農民“發羊財”
“我們養的生態羊均價24-30元/斤,一只羊在80-130斤左右,賣一只羊有2400多元,大一點的羊一只能賣到4000多元,每年的純利潤在15萬元左右。”大河鎮上臺村村民趙練說起自己的生態羊養殖帶來的收益樂得合不攏嘴。
大河鎮上臺村地理位置優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山羊養殖。今年35歲的趙練已有22年的養羊歷史,以前都是小規模養殖。2016年,在大河鎮黨委政府和縣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修建了新的羊圈,擴大了養殖規模,目前存欄347只。
近年來,我縣以適度規模養殖場為主體,結合草山資源發展貴州白山羊和黔北麻羊。重點打造以官倉、楚米、大河、松坎、木瓜、小水為主的貴州白山羊生產帶和以花秋、風水、容光、高橋等鄉鎮為主的黔北麻羊生產帶。目前存欄 300 只以上的養殖企業11個,100只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場57個,20—100只的家庭牧場257個,一般養殖戶16514戶。
為延長產業鏈,我縣還著力打造“容光回鍋羊肉”品牌系列發展深加工。
“非常感謝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助,為我們申請了800萬元的世界銀行第六期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資金,用于修建廠房、購買設備。以前我們每年只能加工銷售2000只左右山羊的羊肉,新廠房修好后,我們每年可加工銷售1萬余只山羊的羊肉。”桐梓縣廣宇麻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李貴生感激地說。
目前,該項目廠房已經裝修完畢,正在安裝生產設備,預計今年9月投產。如果滿負荷生產,一年可生產回鍋羊肉10萬斤,休閑小羊肉10萬斤,羊肉罐頭20萬斤。
生態禽養殖 鋪就農民致富路
7月的花秋鎮綠樹成蔭、草木茂盛。記者在該鎮克勤村、興河村的山坳里看到,一群群花秋土雞在林間覓食,隨處可聞雞鳴聲。
“我從2013年開始養雞,每年都要養百把只,找個萬把塊錢的零花錢。”花秋鎮興河村村民鄒光全笑呵呵地說。
花秋土雞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我縣著力打造的地方知名品牌。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強對花秋土雞地方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在花秋鎮克勤村修建花秋土雞保種擴繁示范基地,完善花秋土雞提純復壯良種繁育體系,不斷提升優質肉雞種源在我縣占有率。還引進上海圣華副食品有限公司著重發展優質肉雞,以此為軸心,依靠“公司+合作社+養殖場+農戶”的模式,分別在花秋、官倉、風水、新站、黃蓮、容光、婁山關街道等鄉鎮(街道)發展適度規模戶的優質肉禽20萬羽。
走進官倉鎮羊復村貴州海順源禽業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分裝生產線上的雞蛋。
2012年,官倉鎮羊復村村民陳順注冊成立貴州海順源禽業有限公司,投資發展蛋雞養殖。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陳順申請到上海援建項目資金300萬元,自己投資800萬元,擴大養殖規模,實行規模化、標準化蛋雞養殖。
“目前,我們公司有9條生產線,現有蛋雞6萬羽,每天可產5萬個雞蛋,每年的產值大概在1000萬元左右。”陳順介紹。
如今的桐梓,每個鄉鎮都發展了豬、牛、羊、禽養殖,有的鄉鎮還養了蜜蜂、魚,有的鄉鎮還發展了孔雀、梅花鹿、鴕鳥、娃娃魚等特色養殖。2022年1-6月全縣生豬存欄34.9萬余頭,出欄23.5萬余頭;肉牛存欄10.78萬余頭,出欄1.82萬余頭;肉羊存欄12.98萬余只,出欄5.9萬余只;家禽存欄181.8萬余羽,出欄113.5萬余羽,畜牧產值達12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在增量上下功夫,確保下半年豬牛羊禽存欄率上升5%以上;在品牌上下功夫,抓好‘兩品一標’,著力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響的畜牧品牌;在營銷上下功夫,主動對接成渝和沿海地區,讓桐梓優質畜牧產品走出桐梓,走向海外;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升畜牧產品轉化率。”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婁方生表示。
(記者:彭光杰 見習記者:董慶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