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早已成為常態,盡管這幾年受到外力因素影響堂食有時會被限制,但人們對于堂食的需求總體還是比較旺盛。在政策利好行業發展的當下,若是因為餐飲具安全問題不達標而導致客源流失,難免有些得不償失。
在萬億規模的餐飲市場中,多樣化餐飲品類的出現滿足著人們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但長期以來,食品質量安全與餐飲具安全問題兩大問題依然深受詬病。重點關注到餐飲具安全這部分,不難發現現如今外出就餐中仍基本有兩類餐飲具,一種是經過集中消毒配送單位處理的一次性塑封餐飲具,一種是由餐館自行清洗、消毒的餐具。
對于前者,近年來浙江麗水、東陽、重慶萬州、湖北武漢等多地紛紛加快推進餐飲具消毒數字化監管進程,依托AI、物聯網等、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以在線監管預警設備、智能化監管系統等為載體,對餐飲具集中處理企業的清洗、消毒、封膜、包裝等生產流程進行實時監管與預警,為餐飲具質量安全監管加上了“千里眼”,餐飲具清洗、消毒的把關正在變得更加規范、高效、及時。
對于后者,餐館從業者是否規范操作、
洗碗機與消毒柜等設施是否規范使用,都是關切餐飲具質量安全問題的直接要素。隨著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明廚亮灶”在餐飲后廚的落地,其在護航食品安全的同時,對于落實后廚工作人員在各環節的操作流程規范性也有著一定的意義。但無論是由于目前“明廚亮灶”工程尚未實現理想化的全覆蓋,還是餐飲業相關監管條例的懲治力度不高等,都使得餐飲具衛生情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近日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關于加強復用餐飲具消毒管理的告知書》,對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設備設施與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規范操作,以及餐飲具洗滌劑和消毒劑使用等作為規定。主要提出“餐飲服務經營者要設置能夠滿足加工制作和供餐需要的餐飲具清洗水池,并保持專用。采用物理方式消毒的,要配備足夠用量的消毒柜或洗碗機,推薦使用自動化清洗消毒設備設施;采用化學方式消毒的,要配備足夠用量的消毒水池或消毒桶”,“嚴禁使用無合法來源、超過保質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洗滌劑和消毒劑”等內容。
其中還明確了相應為發行處的懲治要求。如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經洗凈、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飲服務設施、設備未按規定定期維護、清洗、校驗的,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等。
俗話說“病從口入”,餐飲具作為直接接觸入口食物的工具,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餐飲具清洗消毒不到位這樣的問題,相關部門還是應當加強對餐飲從業主體、餐飲具消毒企業的監管和懲治,護航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