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海鮮水產逐漸成為了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消費量節節攀升。在此背景下,以蟶子為代表的貝類水產為地方鄉村振興、村民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徑,各地紛紛興起規模化的蟶子產業,蟶子養殖、捕撈、加工等產業鏈條加快補齊起來。為了滿足批量化的生產需求,我們也能看到烘干設備等機械在生產中逐步投用。
我國有四大海域,盛產海參、鮑魚、烏賊、青蟹、貽貝等各類海鮮水產。得益于近年來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以及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加快搭建起來,沿海地區與內陸城市的居民在海鮮消費上發生著量變與質變,不僅海鮮消費量不斷增長,能夠吃到的海鮮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品質越來越好。
伴隨著海鮮消費漸長,除了出海捕撈帶來的收獲以外,我國海鮮水產養殖產業也快速成長起來。其中,以蟶子為代表的水產憑借自身的“不一樣”屬性成為了香餑餑,浙江寧海、福建福清等地蟶子養殖規模日益壯大起來。
要說蟶子的“不一樣”,其殼狹窄而細長,呈剃刀狀,有“西施舌”之稱,與人們印象里的常規貝類大有不同。梁實秋在散文集里對其曾有“西施舌屬于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并不是蚌;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嘗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等描寫。
而蟶子進入消費市場,除了鮮食以外,蟶干也是一種主要的消費形式。據說曬干后的蟶子色澤呈蛋黃、肉質肥厚,還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十分美味。同時,蟶子經過產后加工的打磨后,每斤蟶子干價格可以達到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的市場表現,對其附加值提升、產業增收也有著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近年來蟶子在規模化養殖中也逐步開始了機械化加工的轉變,例如
烘干機的引入就替代了傳統的日曬風干,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據了解,目前蟶子干燥多選用的是
熱泵烘干機。
正如人們所知,熱泵烘干采用封閉循環干燥,溫度、濕度、干燥時間等參數可以根據物料加工需求進行調節,具有干燥質量好、高效節能、不易產生污染等優勢,近年來在食品生產加工中多有應用。當熱泵烘干設備應用到蟶子加工中,蟶子往往會被先進行頭道50、60℃左右的烘干,將其含水率降到一定水平,而后對其進行冷藏(或自然環境)存儲使之回潮后,再進行一次烘干。經過層層干制后,成品蟶子干也得以一改傳統干制帶來的質地粗硬、品相不佳等弊病,在色香味方面均實現了升級。
近年來,海鮮水產消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這對于上游產業來說正是一大機遇點。通過生產加工上的提檔升級,帶動產品提質增效,是推動蟶子產品搶占市場的關鍵落腳點,上游生產主體應當及時關注適用機械設備的發展動向,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