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是主要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和技術的產業,包括鋼鐵、冶金、機械、能源、化學、材料等,也可分為原材料、動力和技術裝備三大類。重工智能設備肩負著國家基礎工業制造的重擔,對于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推動我國重型裝備制造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重工業轉型成為社會共識。時任三一重工董事長的梁穩根曾這樣說:“面對工程機械和制造業的數字化,三一集團要么翻盤,要么翻身——不能實現數字化升級一定就會翻船,轉型升級成功就會翻身,變得更加強大。”要想實現數字化轉型,重工設備的智能化改造不可避免。
三一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經過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后,三一樁機工廠共有8個柔性工作中心,16條智能化產線,375臺全聯網生產設備。
機器視覺在三一樁機工廠的應用是重工智能設備發揮重要作用的一次示范,依托5G高清
傳感器,重載機器人準確地將大件送入機臺,幾分鐘內就實現了精準組對,誤差僅0.3mm。與傳統的人工作業相比,這樣超大部件的無人化裝配帶來的是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
重工業的發展并不是單打獨斗發展起來的,它離不開多方的努力和協作,以中國一重集團為例,目前已與國內國際上70多家重點企業、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廣泛的戰略合作關系使得中國一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砂石企業將更注重能耗和成本管控、加速智慧礦山建設;裝備企業將更重技術,研發更多新品應對行業變化趨勢。
浙礦重工圍繞破碎、篩分技術優勢結合砂石礦山、金屬礦山、環保業務板塊在產品智能化和應用廣泛化方面進一步研發創新;通過不斷提升公司的技術研發、精益制造、客戶服務能力,把握下游行業的結構性調整機遇,積極拓展設備應用領域。
工業互聯網是推動重工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工業互聯網已延伸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程度不斷加深。目前,國家級、行業級、企業級多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構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
重工業對于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進重工業的轉型升級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重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完善依托重大工程發展高端裝備的體制機制。以用戶為龍頭,以裝備制造單位為主體,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共同開發先進裝備;鼓勵由裝備使用單位和制造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參與工程招投標;完善招投標制度,發揮投資、工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指導和監管。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