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達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地方標準《渠縣呷酒加工技術規程》,意味著渠縣呷酒加工技術有了統一標準。
渠縣呷酒歷史悠久。四千年前古代文獻《華陽日志》、《后漢書》等就有關于渠縣呷酒的記載,《全唐詩》也留下了李白的呷酒詩:“日出蒙山照滄桑,宕渠郡中翻紅浪,世間多少輪回事,我自可憐呷酒缸”。改革開放以來渠縣呷酒更因獨特的釀造工藝、產品風味和飲用方式享譽全國,先后獲得“四川名牌產品”、“四川老字號”、“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稱號。
然而近年?來,隨著達州經濟的快速發展,“渠縣呷酒”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各家企業加工工藝的差異,導致渠縣呷酒品質不一、風味各異,越來越制約整個呷酒行業的發展。如何留住傳統工藝?在推動渠具呷酒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提升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質量?這是一道呷酒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
達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達州振興,市監當先”工作定位,充分發揮標準主管部門“綜合協調”職能優勢,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出“用標準傳承文化”的工作思路,打出系列“組合拳”,推動渠縣呷酒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強化部門合作。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市經信局,共同調研涉及呷酒產業的企業、社會團體、消費者和科研機構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征求意見建議,并明確兩個部門在標準制定工作全流程的職責分工。二是強化工作引導。市市場監管局多次深入渠縣,通過上門宣傳、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引導呷酒生產企業、相關行業部門極參與標準制定。最終確定由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主導,渠縣市場監管局、渠縣經信局參與制定《渠縣呷酒加工技術規程》。三是強化業務指導。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全程服務,貼近指導,為標準制定提供咨詢、文獻查詢、技術指導等全鏈條服務,有效解決制定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在市市場監管局綜合統籌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渠縣呷酒加工技術規程》趕在本地高粱收獲前正式發布實施,旗幟鮮明地亮出了生產標線,確保了特色風味和質量安全。《規程》突出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總結渠縣呷酒多年生產經驗,從高粱選擇、篩選、浸泡淘洗、煮沸、蒸制、攤晾、拌曲藥、糖化發酵、二次發酵等環節,提出統一操作技術要求,為渠縣呷酒加工提供科學依據,讓渠縣呷酒更地道、消費者更放心。同時對保護傳統呷酒文化、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隨著標準的落地落細落實,將有助于提高渠縣呷酒產業整體水平的高質量發展,打造我市地方金字招牌,促進渠縣呷酒往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為達州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達州新篇章貢獻力量。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