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相繼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加速各行各業向綠色制造轉型步伐。同時也有業內專家認為,“綠色+智能”要雙翼齊振,將是提升制造企業數字化競爭力,加快綠色智能制造轉型的重要一環,而數字化技術賦能又是加快制造企業綠色化、智能化的關鍵著力點。
2015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印發,提出綠色發展是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一項基本方針,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并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而2021年以來,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又相繼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強有力推動各行各業向“綠色制造”轉型。
綠色制造主要是一種考慮環境問題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在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即強調高科技含量、資源消耗少,重在降低能耗,是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關鍵。不過,在強調綠色制造的同時,還要重視智能制造,兩者相互補充,又相互促進。
智能制造重在借助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需定產方式,大力推動柔性制造、生物制造等方式,進而實現“降本、增效、提質”,從而提升整體的生產效率,減少原材料的浪費,以更低成本與更高效率交付更高質量的產品,最終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推動制造業更好地向綠色智能制造轉型。
那么,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臨近,如何使生產變得更加綠色與可持續,加快綠色智能制造轉型步伐呢?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業園區的綠色制造培育工作,以發揮以點帶面示范作用,引領地區制造業加快向綠色轉型。
與此同時,愈來愈多的制造業企業也以智能制造4.0戰略為指引,搭上新一代信息、數字化技術,加快推動綠色智能制造。據悉,徐工裝載機早在2012年便在徐工機械智能制造總體規劃下,不斷融合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制造技術,并應用綠色制造工藝,對焊接、涂裝等作業過程產生的焊接煙塵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進行科學化治理,實現高標準排放。
不難發現,企業在綠色智能制造轉型中,數字化技術是十分關鍵的著力點。據筆者了解,施耐德電氣以軟件為中心的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將幫助具備不同自動化基礎的企業輕松實現數字化,提供涵蓋食品飲料、物流等多個行業豐富可復用的行業數據庫,以更低成本與更高效率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實現生產力、效率、靈活性、柔性化和可持續性的飛躍。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當前國內制造業碳排放量居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前位,面臨制造業能源消費總量呈上升趨勢,消費結構仍以煤炭等傳統能源為主的大環境下,“綠色+智能”顯然是制造業加速轉型的大趨勢。對此,相關制造企業要增強綠色智造發展意識和能力,積極加入“綠色+智能”浪潮,并依托數字化技術,轉變生產方式,以達到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的目的,實現制造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