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小型肉用雞品種——817雜交雞市場需求不斷擴增,為滿足市場供給需求,這一產業加快向規模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日前,《國際快餐“817” 小肉雞 配合飼料、屠宰加工規范、飼養技術規程》等三項標準通過審查并發布,將對產業規范、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雞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會食用的肉類,辣子雞、香酥雞、荷葉雞、口味雞、茶葉熏雞、烤雞、炸雞......做法多樣,風味各異,深受人們喜愛。但受到這兩年肉雞行情起伏波動較大影響,大多數肉雞養殖戶都陷入了迷茫,是否要提高存欄量,養成的肉雞是否有市場,市場價格是否會上行等等,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毋庸置疑的是,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關。面對當前情況,加快培育適應消費趨勢的新品種肉雞,推動肉雞品種結構與肉類供應結構優化是重要方向,817肉雞由此應運而生。
據了解,所謂817肉雞即是一種源于山東魯西地區的小型肉用雜交雞品種,具有環境適應能力強、投資成本相對少等特征。該類型肉雞一般養至1.3-1.8kg左右就能出欄,體型較小,但肉質、口感好,適合于扒雞、熏雞等肉類食品的制作,這一新品種的出現也為雞肉熟食制品標準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并為我國肉雞供給結構優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817肉雞養殖由北向南逐步擴展,據2020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817肉雞養殖量實現50%的正增長。再加上如今多地相繼禁止活禽交易,推動集中屠宰、冷鏈運輸落地,也為817肉雞產業成長起來提供了新機遇。近日,由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歸口的《國際快餐“817” 小肉雞屠宰加工規范》、《國際快餐“817” 小肉雞飼養技術規程》、《國際快餐“817” 小肉雞配合飼料》等三項標準正式發布,新品種肉雞產業健康化發展有了參照依據。
其中,在屠宰加工規范方面,標準對GB270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畜、禽產品、GB/T19478畜禽居宰操作規程雞等文件進行規范引用,規定了“817"小肉雞屠宰的宰前要求、居宰操作程序及要求、裝袋、速凍、金屬檢測、包裝、標識和貯存,以及其他要求。
具體來看,提到屠宰操作程序主要涉及掛雞、致暈、宰殺、瀝血、浸燙、臥式脫毛、二次轉掛、預冷等工序。標準中指出,宰殺使用鋒利刀具,不應使用有齒或槽的刀具;燙毛設備上方應安裝換氣設備,保持換氣通風;臥式脫毛設備和燙毛設備盡量靠近,應在雞體未冷卻之前脫毛,并按雞體大小隨時調整脫毛設備的間距;預冷設施設備的冷卻進水應控制在4C以下等要求。(詳細可見下文附件)
資料來源: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