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筧茶屬于我國種類繁多的綠茶類,一直沿用傳統綠茶加工工藝的石筧茶,受到當地人的喜愛。不過,隨著人們對茶葉風味口感和品質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石筧茶及石筧茶生產加工亟需加以規范和引導,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近日,由浙江省諸暨綠劍茶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牽頭制定的《西施石筧茶》、《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準均已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隨之也造就了茶葉豐富的品類和廣闊的種植范圍。其中,石筧茶屬于綠茶的一種,為我國歷史名茶之一,已有800多年歷史,產于浙江紹興諸暨市境內的東白山麓。石筧茶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殺青、整形、初烘、復烘等,其制成的茶葉具有外形挺秀、翠綠顯毫等特點一直受到當地人們的喜愛。
據介紹,石筧茶加工十分講究,在殺青工序中,要保持鍋溫120℃左右,先高后低,投葉量為200g左右,歷時3-4分鐘,至折梗不斷,清香顯露時起鍋。而在烘干工序中,要先進行初烘,溫度70℃左右,葉量為3鍋殺青葉的量,中途翻動幾次,動作輕快,至九成干時起鍋攤涼。之后還要進入復火,溫度50℃-60℃,含水量5%-6%時下烘,下烘葉攤涼后即行貯存包裝。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種植戶受資金、技術、設備等因素的限制,石筧茶加工不規范,使得茶葉品質不穩定,產品競爭力不強。因此,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提高石筧茶葉品質,劣實產業基礎,完善產業鏈條,強化“西施石筧”茶葉公用品牌,諸暨市加快推進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技術相關規范制定工作,進一步推動茶產業“科技興農、機械強農、品牌富農”,提高創新力、競爭力,打造產業合力。
根據《諸暨市茶葉行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程序》的相關要求,由諸暨市農業農村局提出,諸暨市茶葉行業協會歸口,浙江省諸暨綠劍茶業有限公司牽頭制定的《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和《西施石筧茶》兩項團體標準均已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為進一步提高標準的質量和水平,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現公開征集意見。
通常石筧茶鮮葉的嫩度、勻度、凈度、新鮮度等以及生產工藝流程標準化的把控等都對茶品有著影響。就《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團體標準來看,本文件明確規定了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技術規程的術語和定義,并且要求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鮮葉采摘和加工要求等,從而確保西施石筧茶加工品質。
近年來,諸暨通過培育優質良種茶園、開展初制茶廠優化改造、建設電子商務村等方式,逐漸走出了一條以茶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而《西施石筧茶》、《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很好地規范西施石筧茶生產加工,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升茶葉品質,也將讓石筧茶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