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人加入“養生大軍”的背景下,滋補產品正呈現零食化、飲品化、即食化等趨勢。鮮燉燕窩、鮮燉花膠逐漸從即食滋補產品中分離出來,發展成一個獨立品類,受到消費者的熱捧。近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擬組織制定《鮮燉花膠》團體標準,這將有助于引導和約束行業,解決產品魚龍混雜,促進健康有序發展將發揮著重要作用。
伴隨著80、90后年輕職場人加入養生大潮中,且喜歡通過營養品、滋補品等養生健康類產品實現養生,包括燕窩、花膠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2020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3-2020年間,我國燕窩市場規模從60億元飆升至4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3%。從60億元到400億元,燕窩行業僅僅用了8年時間,其中的一大增長點便是“鮮燉燕窩”。
近兩年,一些燕窩品牌在社交平臺上進行了大量的推廣,對“鮮燉燕窩”的市場進行不斷的培育,在這樣的營銷背景之下,許多消費者對燕窩的認識也逐漸從傳統燕窩轉向了更為方便的鮮燉燕窩,也從而給鮮燉燕窩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隨著行業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加入燕窩賽道,這個賽道的品牌和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相比鮮燉燕窩,鮮燉花膠也逐漸成為鮮燉食滋補產品市場消費需求的“寵兒”。我國食用花膠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600多年前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就有漢武帝食用石首魚鰾的記載。花膠也稱作魚膠,是將大型魚的魚鰾干歷而成。但為了方便保存,花膠通常被曬得很干,需要2-3天長時間泡發,泡發之后才能燉煮,食用起來非常麻煩。
因此,食用方便的鮮燉花膠產品愈來愈受到市場歡迎。正因如此各路資本也紛紛逐鹿鮮燉花膠中式滋補領地,跑出來越來越多新選手。不過,前花膠產品缺少相關標準,多數花膠產品是被套在大類別的食品標準中,導致消費者對花膠產品沒有一個很好的標準化評判方法,直接影響了花膠產品的定位及品質屬性。
缺乏產品標準,以及頭部企業偏少,產品同質化,競爭內卷化,離產業良性健康高質量發展尚有不小的距離,這也是目前很多花膠生產型企業的困惑,由此造成了該行業的魚龍混雜,消費者也無法正確選擇產品的局面。日前,國燕委牽頭組織,由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成立食用燕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始燕窩團體標準的起草工作。而近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海洋食品專業委員會牽頭,擬聯合花膠產品的上下游生產企業共同制定《鮮燉花膠》的團體標準。
受消費升級和疫情影響,整個行業將加速迭代和創新升級,消費層次更趨年輕化,受眾對于品質的要求更高。從以前簡單的喝蜂蜜水、泡枸杞茶,到現在升級版的鮮燉燕窩、鮮燉花膠,隨著全民大健康時代的加速到來,鮮燉花膠等行業預計市場潛力巨大。而鮮燉花膠團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填補當前該產品標準的市場空白,從而使花膠這一東方滋補類產品沿著良性且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