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消費飲食結構升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宅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消費者不愿意把時間花在烹飪準備上,因此能簡化烹飪環節,直接加熱,短時間吃到不同品類餐食的預制菜持續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有業內人士認為,預制菜或將成為萬億級賽道新風口。然而,加碼預制菜并沒給多少餐飲企業轉型帶來破局,并且菜品鮮度和風味口感仍很難保持穩定。
伴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懶人”、“單身”、“宅經濟”、“后疫情”等關鍵詞頻繁出現,預制菜也加速從“企業自救”走向市場需求,產品品類愈來愈多。得益于消費飲食結構不斷升級以及速凍、保鮮技術和冷鏈物流布局,預制菜市場將向B、C端同時加速發展,預計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預計2023年國內預制菜規模約為5165億元。
在行業市場發展風口下,許多企業加入預制菜賽道,推出的產品也在生鮮平臺上線,如瓦罐紅燒肉、干鍋肥腸、珍珠丸子、花椒豬肚雞、孜然羊肉、番茄燉牛腩、土豆燉牛腩、糯米牛肉、東坡扣肉、農家小炒肉、佛跳墻以及較為常見的魚香肉絲、紅燒獅子頭等等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雖說生活節奏加快、疫情等因素加速釋放了預制菜市場需求,但真正的原因還在于
中央廚房設備、冷鏈物流等外在自動化生產、保鮮科技的變化。
目前,不管是連鎖餐飲企業,還是企事業單位食堂都采用中央廚房生產、配送模式,使得預制菜研發、加工、烹飪、包裝、倉儲等全鏈條實現自動化、標準化生產制作,大大提高了餐食制作效率和保障預制菜品質穩定,為傳統餐飲業轉型升級進行有益嘗試打下了基礎。另外,有預制菜加工企業還采用智能機器人炒菜技術和智能微波技術,做到菜品出品的標準化和品質。
而在預制菜配送環節,則通過冷藏車、
冷藏箱等全程冷鏈運輸送達消費者手中,既保障預制菜品新鮮度和品質,又擴大銷售半徑,助力預制菜行業業務拓展和擴充。誠然,實際上,預制菜目前并沒有給多少餐飲企業轉型帶來破局,特別是預制菜時常會因在普通冷庫倉儲、冷鏈運輸情況下,鮮度和風味口感很難保持穩定。
對此,如何保證預制菜在品質和保持鮮度、風味口感和找一個平衡點是行業提高產品競爭力,實現破局的關鍵。據悉,有企業對預制菜原料肉在絞制、斬拌或混合等工序進行沖氮氣、保鮮等方式,之后冷鏈配送再送達消費者手中,預制菜產品風味口感和品質得到明顯提升,并且在一定范圍延長了產品的保鮮期。
據說,在今年“雙11”期間,包括半成品菜、方便速食菜在內的預制菜銷售火爆,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也被機構稱作“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新風口”。不過,由于預制菜品的生產更多是一種自動化中央廚房生產方式,但這也是傳統企業面臨的挑戰之一,同時在冷庫倉儲、冷鏈物流及預制菜鮮度和風味口感等方面都有較大挑戰。部分餐企若要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實現破局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