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后疫情時代,人們對營養攝入的需求明顯提升且更顯常態化,乳制品消費穩中有進,據歐睿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乳制品銷售規模達到6385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0.9%。而在低溫發酵乳、濃縮發酵乳、低溫液態乳等為消費者提供多元選擇的同時,加快推動乳制品生產技術規范化,也將有利于乳業健康發展。近日,黑龍江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就《低溫發酵乳生產技術規范》、《濃縮發酵乳》兩項團體標準征求意見,將于2021年11月21日之前截止。
我國乳制品市場主要分有液態奶、酸奶和其他乳制品幾大板塊,其中占據著36%左右銷售額的酸奶一直備受關注。發酵乳作為乳和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發酵而成的酸性凝固型或攪拌型乳制品,是酸奶中的一大類別,在近年來乳制品生產工藝革新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下,加入發酵菌發酵后不再進行二次殺菌處理,并在發酵完成后進行低溫冷鏈儲運、銷售的低溫發酵乳憑借更新鮮的口感和能夠保留更多地活性物質而受到青睞。此外,還有通過濃縮工藝著力提升發酵乳蛋白質含量的各種風味濃縮發酵乳也通過保溫箱冷鏈配送,新鮮、營養美味的觸達消費者手中。
伴隨著近年來低溫發酵乳、濃縮發酵乳消費需求、生產需求增長,加快形成相應的產品標準、生產技術規范,將為地方乳業發展提供準則和依據。近日,由東北農業大學提出并歸口、由東北農業大學、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綠雪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低溫發酵乳生產技術規范》、《濃縮發酵乳》團體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工作,現公開征求意見。各相關單位機專家若有寶貴意見或建議,可于2021年11月21日之前填寫意已反饋表,并反饋至黑龍江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團體標準管理秘書處。
《低溫發酵乳生產技術規范》規定了低溫發酵乳質量控制規范(包括包括廠區環境、廠房與車間、生產過程中 原料驗收、加工、包裝、貯存和運輸過程)。在加工環節的質量控制規范上,提出原料乳驗收時按照標準進行,生乳應符合菌落總數≤5×10 5CFU/ml,并在凈乳后迅速冷卻到 4±2℃冷藏貯藏;殺菌環節應對
殺菌設備溫度、壓力、殺菌時間等關鍵參數進行監控,殺菌溫度和時間可采用 90℃-95℃/5~10min等等;并在附錄中給出低溫發酵乳生產清潔作業區動態標準控制要求。
《濃縮發酵乳》則對濃縮發酵乳的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 輸和貯存進行規定。其中指出,濃縮發酵乳理化指標因符合蛋白質/(g/100g) ≥5.6,原料、感官、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等應符合《GB 1930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乳》、《GB 276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