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年輕消費群體需求的新式茶飲近年來風頭正盛,隨著近日《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發布,也讓人們能夠更加了解新式茶飲行業當下發展的基本情況與趨勢。但在新式茶飲門店食安問題頻發以及人們趨向選擇健康飲品的轉變中,既將推動現制茶飲的標準化、規范化加工,也將串聯起代糖產業的發展脈絡。
無論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營銷,還是“人手每天一杯奶茶”的笑言,歸根究底都指明具有社交、飲用等屬性的新式茶飲在消費市場中十分火熱。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揭示了新式茶飲行業近一年來的變化與發展。據《報告》顯示,到2020年年底我國飲品店門店數量為59.6萬家,較上一年增長16.9萬家,主要涉及到新式茶飲、咖啡、冰淇淋與其他四大細分品類,其中新式茶飲門店占比高達65.5%。
進一步來看新式茶飲領域,已經進入到30發展階段的新式茶飲在品牌連鎖化加快的同時,也在朝著標準化、規范化、個性化、健康化多元發展,風味創新、多元融合和現場制作均成為該品類的重要競爭力。而據《報告》顯示,到2020年我國新茶飲市場收入規模從已經增長到831億元,較2017年翻了近一倍,雖然受到食品安全管理有待加強、門店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未來兩到三年這一賽道增速將有所放緩,但預計到2023年有望達到1428億元規模的發展前景仍值得期待。
當然,就當下新式茶飲發展情況來看,不時爆出的食品安全還是讓消費者在享用此類飲品的時候,懷有一些質疑,正如該《報告》中提及,食品安全管理有待加強將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一大要素,因此在未來發展中加強這方面的管理與提升迫在眉睫。正如人們所知,新式茶飲主打現制飲品,工作人員、制作環境、操作間情況等都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員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部分,應當在注重自身衛生的前提下確保用于制作飲品的
制冰機、
榨汁機、
封口機、工作臺、儲藏室同樣保持潔凈。同時得益于近年來各地致力于采用“明廚亮灶”打造公開、透明的食品消費環境,也將起到監管和督促雙重作用。
除此之外,隨著人們的健康需求提升,新式茶飲也從原料、配料等多角度切入促進飲品的優化升級,在使用新鮮水果為飲品增加“靈魂”的基礎上,代糖與各種薯類、水果類配料的出現無疑將推動高甜高糖的新式茶飲趨于健康化。筆者發現,現今不少飲品會在菜單上標注使用甜菊糖等代糖,甜味不變但熱量會有所降低,而在配料方面則增加了芋圓、堅果碎、椰子片等,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多樣的選擇。而在此背景下,下游飲品門店數量的不斷增長顯然將對這一系列配料需求呈現相對穩定增長趨勢,這對上游的食品生產企業來說或許將是一大機遇。
新式茶飲的快速發展有著雄厚的消費群體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可支配收入作為支持,未來發展潛力仍舊可觀。食安問題在當下被廣泛關注或許反倒會成為一種積極影響,推動行業實現更為健康的發展。同時,新式茶飲在健康化趨勢下或許也將促使相應的代糖等關聯產業快速發展。
我要評論